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ID:38433120

大小:16.76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6-12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1页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2页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3页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4页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形对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A温带山区B温带丘陵C温带平原D温带内陆高原500我国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地势阶梯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主要地形高原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不同阶梯的交通线路密度有何差别?地势阶梯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主要地形高原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线路密度小较大最大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2、我国第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大,工业、农业、聚落和人口集中,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

2、,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不发展,聚落较少;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西部高原山地对交通建设有何不利?交通线路呈现什么形态?川西山地高原地区思考: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地形有何特点?西部山地高原东部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思考:盆地中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形态特点?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内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和形态特征。山区与平原的公路形态平原公路山区公路活动减缓道路的坡度,建设费用较高.高原山区之字形公路平原网状公路地表形态走向密度形

3、态分布平原山岳地区平直弯曲网状分布公路呈“之”字形分布线路一般沿河谷或等高线修筑避开沼泽;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大小小结图4-14 铁路选线三种铁路选线方案中,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坡度大,修建困难;B方案线路较长,基本沿山谷修建,但也需要穿越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C方案相对合理。在交通选线时,一般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图4-14中,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

4、——方案,为什么?影响修路的因素有哪些呢?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天气、气象预报防灾、抗灾技术等地形与交通线路分布以西南地区为例解放前,西南地区群山连绵,那里不仅山多,山高,而且都是深沟峡谷,地势陡峻。不仅没有铁路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难找到。交通不便使得这里的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贫穷和艰难。“出门走的是猴子路,过河溜的是吊索”真如有一人形容的:对面能说话,相逢得半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不仅修建了国道、省道和许多地方公路,还先后修建了成昆、贵昆、川黔等铁路线大大

5、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交通面貌。使西南地区的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以成昆铁路的修建为例成昆铁路概况: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经由四川盆地出发,大部行走在云贵高原。从川西南到滇北山地,地形极为复杂。不仅山谷深,坡势陡,峡谷两岸分布着数百米高的陡崖峭壁,而且,铁路所经过的地区,断裂发育、气候恶劣沿线经过的牛日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龙川江大都沿着或者平行大断裂发育。沿线地区,有气温高达摄氏四五十度的“火沟”,有10级大风劲吹的峡谷,有常年积雪的雪山。有四五百公里位于烈河度7至9度的地震区。另外,还有许多河岸冲刷、山体错落、溶洞、暗河、全线断层、流沙

6、、瓦斯、岩爆,以及有害气体等。所有这些,都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因难。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将士、铁路工程部门,及沿线民工30万人,主要靠简单机械、大量人力、突破“筑路禁地”历时五年,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1100千米的线路上有桥梁991座、隧道427个。占全线长度的百分之四十二。总长超过了北京至山海关的距离。全线土石方超过一亿m3;除成都和昆明外,全线共设车站122个其中42个车站无奈的设在桥上、隧道内或者一半在桥上一半在隧道里。悬崖峭壁上顶天立地英雄们在山腰里抠出来的铁路线寄托战友的思念与情谊添一把家乡的故土铁路建设的奇迹—我心中难

7、忘的伤痛成昆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创举,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罕见的工程成昆铁路工程包括路基和护坡土石方开挖总量超过1亿立方米成昆铁路总投资30.75亿元,平均每千米造价282万元,是当时普通平原铁路平均每千米造价的4倍以上,简单的量化折算,成昆铁路的建造难度是普通铁路的4倍以上为了修建这条铁路,这一条西南地区的钢铁大动脉,从1958年开始键,1964年大会战,到1970年建成。动用人力—铁道兵五个师(18万人),及铁路工程部门及地方工程部门共计超过30万人。死亡人数:铁道兵官兵1000多人工程部门人员及民工约2000人这条铁路线上,平均每一

8、千米就有2—3名烈士长眠于地下。许多车站都有烈士纪念碑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第一件礼物,是一座关于铁路的雕塑(见图),这是一座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第一件礼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