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

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

ID:3844454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2

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_第1页
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_第2页
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_第3页
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_第4页
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03章---刑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八讲刑法(一)刑法刑法概述;犯罪概述;刑罚概述。一、刑法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责相适应【例题单选】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罪责刑相适应C.罪刑法定D.实事求是三、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一个国家的刑法在什么范围、在什么时间内是有效的。1、

2、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人的效力。理论上有四个原则:(1)属地管辖原则,在领域范围之内有效(包括属地、船舶和航空器)。(2)属人管辖原则,即按照国籍的原则来管辖。(3)保护管辖原则,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双重归罪)(4)普遍管辖原则,这是对国际犯罪惩治的管辖原则。(灭绝种族/贩卖奴隶/海盗/反人类)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

3、者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既往效力。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从旧兼从轻,有利于被告人)【例题单选】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例题单选】我国对法律溯及力问题,实行的原则是()A.法在任何情况下均溯及既往B.法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溯及既往C.法在一般情况下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D.法在一般情况下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犯罪的本质1.刑

4、事违法性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2.法益侵害性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就是法益。3.应受刑罚惩罚性第十九讲刑法(二)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主体(自然人、单位)---客体---主观方面(故意、过失)---客观方面1.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区别:犯罪对象(具体的人或物)。1.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侵犯某种客体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诸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2.犯罪主体指

5、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自然人、单位)不满14周岁,无刑事能力人(教唆者,间接正犯);14到16周岁:限制刑事能力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放火、爆炸、贩卖毒品、投放危险物质)(两故、两抢、两火、两毒)。16周岁以上:完全刑事能力人。【例题单选】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例题单选】15周岁的中学生甲为敲诈钱财,将邻居家6岁女孩乙骗到某处并将她打晕,后向乙父亲打电话勒索现金50万元,遭拒绝后甲杀死乙逃匿。甲的行为构成(   )。

6、 A.非法拘禁罪B.敲诈勒索罪C.故意杀人罪D.绑架罪 考察口诀(76)“两故、两抢、两火、两毒”(八罪指的是八种行为而非八个具体罪名) (四)犯罪主观方面 1.故意 (1)直接故意, 明知+会+希望。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 明知+可能+放任。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例题 单选】养花专业户张某为防止花被偷,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李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张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7、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例题 单选】工人孙某主动携带 6 岁小孩进入森林探险。走入山林约 5 公里时,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 4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  (故意杀人 )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C.过失杀人           D.不构成犯罪2.过失(刑法第 15 条)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但轻信能避免。【

8、例题 单选】护士林某在给病人王某注射青霉素时,忘了做皮试而导致王某过敏死亡,林某的行为属于(   ) A. 间接故意犯罪B. 过于自信过失犯罪 C. 疏忽大意过失犯罪D. 意外事件第二十讲刑法(三)犯罪停止形态 (一)犯罪预备--准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