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平行线

5.2.1平行线

ID:38457669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3

5.2.1平行线   _第1页
5.2.1平行线   _第2页
5.2.1平行线   _第3页
5.2.1平行线   _第4页
5.2.1平行线   _第5页
资源描述:

《5.2.1平行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2.1“平行线”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张秋生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在教材中,学生首先学习了“相交线”、“垂直线”以后再进一步认识“平行线”,课本一开始让学生观察“三木条活动”实验,探究木条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来引入新课,然后再讨论、作图找出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课本里的教学思路虽然清晰,但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呆板、生硬,有些不便于接受和理解。为此,这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感受和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观察、动脑、分析、比较、猜想、归纳的数学思想方

2、法,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数学思考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过程.解决问题能够独立解决画平行线的问题,理解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重点1

3、.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2.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难点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1.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做成图所示的教具.2.教师制作好与实验活动有关的课件、幻灯片。3.学生备好学习用品:三角板、直尺。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问题探索(二)、平行线的特点、定义、表示法(三)、画图、观察、探索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四)、巩固提高(五)、当堂训练(六)、小结(七)、作业布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生

4、答:一个交点、垂直2.放幻灯片,观察四幅图(火车铁轨、门的两侧框、地板砖地面、电线杆上的四道架线)中的“线”有什么感受?生答:两条线不相交。3.思考: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设计说明:在回顾相交线的知识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找出四幅图进行观察比较,直观感受出“不相交”,从而引入新课---平行线。)二、讲授新课(一)、问题探索1.做课本“木条”实验,把三根木条看成三条直线,观察三根木条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性?2.自我演示.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然后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

5、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a不相交的位置?3.同学交流并形成共识.转动b时,直线b与a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右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不相交如下图(设计说明:通过实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相交”、“不相交”两种情况的认识,并且能感受到平行线的特点,为下一步进行理性分析、抽象概括打下基础,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二)、平行线的特点、定义、表示法1.结合

6、演示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特点:①平行线是同一的两条直线②平行线是交点的两条直线2.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3.表示法: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如何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说明:学会归纳和概括,体验到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三)、画图、观察、探索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

7、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3.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1)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平行公理:(2)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也可在直线.4.探索平行公理的推论.(1)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3)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法验证b∥c.(4)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如果那么(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己作图、讨论、

8、比较、观察体验出一个基本事实---平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