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ID:38470445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3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_第1页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_第2页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_第3页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_第4页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20152006区队2015200229李鹏飞摘要随着犯罪理论(如社会控制理论、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问题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研究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结构变量(如家庭完整性、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扩展并聚焦在家庭功能变量(如家庭气氛、亲子依恋和亲子沟通等)和家庭成员行为变量(如教养方式、父母监控等)。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开始深入探讨青少年认知过程在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社区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变量与家庭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最

2、新趋势和以往研究的不足。关键词:家庭功能;家庭关系;青少年犯罪,家庭成员行为。引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的问题越来越严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青少年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社会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和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则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

3、的负面影响。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家庭出现了母子沟通不良、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从而使一些正处于青春期的个体无法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他们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近年来,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犯罪也有所上升。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导致犯罪的因素,包括家境贫穷、缺少与社会的联系、结交不良同伴、毒品和枪支的可获得性、神经生物学因素、人格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其中,家庭因素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以家庭关系为主要

4、内容的家庭功能系统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干预和矫正提供一些借鉴。 1、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界定青少年犯罪行为是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在许多国家,由于“少年”和“未成年”两个概念是通用的,因此,少年犯罪(juveniledelinquency)和未成年犯罪(minordelinquency)也通用[1]。但“6少年”犯罪或“未成年人”犯罪这一术语,多被法学界所用。为了表述方便,本文采用“青少年犯罪”这一术语来指称未成年人犯罪。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

5、担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各国法律对少年犯罪的年龄规定不尽相同。按照我国的刑法规定,已满14岁至未满18岁个体的犯罪为未成年人犯罪或少年犯罪,刑事责任年龄是已满14岁[1]。这是狭义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从社会学定义来看,少年犯罪则是指少年偏离社会规范的偏差行为[2]。心理学在少年犯罪领域的很多研究也采用“问题行为”或“偏差行为”这一概念。实际上,问题行为(或偏差行为)和犯罪行为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描述。前者是从心理病理学的角度,而后者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但二者的

6、含义又是互相重叠的[3]。依照美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标准(DSM-III-R—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1987),问题行为是指在6个月以内,至少出现三种不同的反社会行为,包括偷窃、纵火、长期撒谎和旷课、擅自闯入他人家、砸车、破坏财产、欺负他人,经常打架、强奸等。本文将采用广义的定义。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社会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等学科广泛使用的概念,而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问题行为。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辱骂教师

7、,欺辱同学,打架斗殴,偷窃,饮酒,失范性行为,买卖毒品,攻击他人,抢劫,纵火,强奸和谋杀等。也就是说,既包括严重的违法行为,也包括没有达到触犯法律的严重程度,但对自己、他人或社会都会造成伤害的问题行为。二.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1.1破裂家庭研究表明犯罪青少年更有可能来自缺少父亲或母亲一方的“破裂”家庭。当家庭破裂是由离婚、遗弃、父母分居而不是死亡造成时,单亲家庭与犯罪的联系最明显。Loeber等人发现在40篇有关儿童犯罪或攻击性行为与破裂家庭关系的研究中,33篇研究显示两者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正相关,来自单亲或继父母家庭的儿

8、童往往由于社会化水平低而较易受犯罪的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不是破裂家庭本身导致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而是破裂家庭的出现导致其家庭功能上的失调,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也有学者指出并不是离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而是离异前后家庭本身存在的冲突或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强的预测性,Block等人的研究表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