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

ID:38471931

大小:96.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驿路梨花1本课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要求1.掌握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2.学习本文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法。(重点)3.体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方面的特点。(重点、难点)4.举习文章中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2基础知识积累尖子生基础巩固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撵(niǎn)驿路(yì)陡峭(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hū)修葺(qì)倚(yǐ)麂(jǐ)2.多音字3.形近字4.重要词语释义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

2、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陡峭:形容(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修葺:修理(建筑物)。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清楚,不真切。修长:长。折损:本文指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悠闲:闲适自得。作者作品彭荆风(1929—),江西萍乡人。现代作家。著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等,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

3、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芦笙恋歌》(合作)等。理解文题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77年。作者接触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有感于他们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因此,他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文章主旨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

4、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脉络梳理重难点探究1.完成下表,说说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人物事情目的“我”和老余给屋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过路人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梨花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和妹妹照料小屋,过路者也为小屋做贡献,小屋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所有,它属于共同建设小屋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建造者解放军、照料者梨花和梨花妹妹、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都是小屋的主人。2.文章

5、为什么不直接写“我”和同行的老余住进茅屋后正好碰上了回娘家路经这里的梨花姑娘,而是引出一连串的误会?这样写,文章开始不久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即“这是什么人的房子?主人是谁?”而这个问题后来又两次误测,直到文章结束才得到解答。这样,就紧紧地吸引着读者一口气把故事读完,想知道个究竟,取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3.本文的标题以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深刻、含蓄而且很美。如果抛开这一点不去考虑,这篇课文要是以“学雷锋”为题可以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学雷锋”三个字还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本文所写内容的特点。这篇课文写的是学雷锋,但是没有写学习的

6、过程,而是写学习雷锋精神所做的事情,而且是你影响我,我影响他,一桩好事彼此传递,前后延续。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经深入人心,代代相传,而且正在发扬光大。4写作技巧借鉴尖子生能力提升1.顺序中巧妙插叙。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这样一来,就使文字节省而容量较大。2.巧设悬念。文章巧妙设置悬念,先后两次形成“设悬念——释悬念——带出新悬念”的格局,收到了回还往复、波澜

7、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3.人花相映,诗情画意。文章中写到梨花,主要的有四次:第一次、第二次描写梨花,实写,在文章开头。梨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也把读者引入诗一般美的境界之中。写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小屋主人的心灵美。第三次写梨花,虚写,在文章中间第二十七自然段。“我”梦见了哈尼小姑娘——梨花在清香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第四次写梨花,实写,在文章结尾。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