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

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

ID:38472430

大小:1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_第1页
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_第2页
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_第3页
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_第4页
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七下 《最苦与最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了解作者是如何阐述“最苦”与“最乐”的。2、品味作者“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帝为了体察民情,到人间来走一走。当他经过一间破旧的房子时,听到房子里传来朗朗的笑声。他很好奇,敲开门问房子的主人:“你们家那么贫穷,怎么还那么开心呢?”房子主人说:“我们只是没有钱

2、罢了,为什么不快乐呢?”上帝听罢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师:相信大家跟上帝一样陷入了思考,是呀,难道只有金钱才能带来快乐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梁启超有着什么样的苦乐观。板书:最苦与最乐二、大声朗读课文,标出疑难字词8PPT出示字词,学生读、记三、作者怎么来分别写最苦与最乐的呢?(一)最苦1、作者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生: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2、问题:“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是最苦的”这一观点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学生找出:第一段:设问句(追问:一个设问句吗?作用?)明确:一组简短的排比设问句,

3、急促而有力,引发思考。贫困老死作为痛苦,这是一般人的观点,先否定他们,再提自己的观点就不突兀,水到渠成。3、师问:第二段又对第一段“为什么贫困老死不是最苦”进行了解释?“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全班齐读)4、作者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来形象描述这种肩负责任的痛苦状态生:“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读——谈体验——再读)设问句——改为陈述句(生读)效果:不生硬,如话家常,如面对面交谈。(引导学生体会)5、师:作者又进一步列举了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及由此而产生的痛苦状态。生:“答应人办一件事······因为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生读)——谈体验(找自

4、己的影子)——再读(生动形象,生活中常见,易接受)8总结语言风格:平实,如话家常6、身负责任带来的苦,仅仅针对个人而言的吗?学生:“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作者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7、师:所以,作者说这样的责任:一日未尽,一日受苦;一生未尽,一生受苦。小结:在“最苦”这一部分,作者先通过一组设问提出自己观点,然后用生动的比喻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解释,并以平实的语言,如话家常般的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此类情况及感受,进一步深入阐述“最苦就是未尽责任”。板书:未尽责任——最

5、苦(二)最乐:过渡语:在论证“负责任是最大的痛苦”的基础上再来论证“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就容易了。请大家仿照我们一起分析“最苦”部分的方法,小组讨论一下,作者是如何来论述“最乐”部分的?生讨论,找学生来说,师补充提问。1、问题:为什么要引用古语和俗语?学生发言,组员补充明确: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真可谓不可言喻,进一步说明最乐的感受。82、作者发出了一句最乐的感慨?“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生读)语言:海阔天空(概括性很强)“哩”(口语化,娓娓道来)2、师:作者进一步论述,什么样的乐才是真的乐?生:苦中得来的乐。

6、(文中原话:“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3、师小结:作者由此得出来一个结论,只有明白了“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那么才能做到“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也就是引用孔子的话“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板书:尽了责任——最乐。(三)第三层:1、问题:前面四段,写了很多尽个人责任得来的快乐。人们都说“有什么样的胸怀,就有什么样的成就”,那么,圣贤豪杰与普通人的尽责之旅有何不同?学生:“君子有终身之忧”“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肩上···从没有放下的时节”2、讨论:为什么“从没有放下的

7、时节”?找多名学生说,其他同学补充。(结合历史人物的事例)预设:生会提到:白求恩,邓稼先,周恩来等3、师总结:(升华一段话)8这些人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心上,他们不觉得承担责任是苦,苦中有真乐。4、师补充举例:教材中例子:白求恩(以救人为己任,战火中,心中装着中国百姓,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战前线,挽救了无数中国人性命,国际主义精神)社会中例子:支月英(以育人为己任,扎根深山36年,牺牲自我,成全万千家庭。)师小结:人生在世,谁无忧乐?他们最难能可贵的是,把责任发挥到极致,展示出一种境界的高度。所以《感动中国》节目中,我们看到支月英在和深山里的孩子在一起时脸上始终

8、是带着微笑的,所以《邓稼先》文章最后一句,杨振宁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