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ID:38475941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爱莲说》教案沙河市第四中学侯东燕教学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义和“之”的用法。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感情。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内容及步骤

2、: 一、导入课文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宋代却有一位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上名流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的理学开学祖师周敦颐,他一生酷爱莲,莲花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爱莲说去寻找答案吧。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

3、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三、熟悉作者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四、自主学习发现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2、课文中列出了哪几种花?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

4、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

5、,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4、预习检测:给下列字词注音蕃( ) 淤(  )濯( ) 亵(  ) 鲜(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5、同学们小声的读课文疏通文意。然后找小组成员回答。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后快速背诵爱莲说原文五、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莲花、菊花、牡丹,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2、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6、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3、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教师总结: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写牡丹是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4、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同学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教师指导: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

7、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从而引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的所言之志,课文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惊世不衰的佳作。六、小小擂台赛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何陋之有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水陆草木之花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译

8、文错误的一句是()A.同予者何人?译文: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B.有仙则名。译文:有了仙人就著名。C.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D.濯清涟而不妖。译文:生长在清水里,但并不显得妖气。3、下列关于《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