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讲稿

针灸减肥讲稿

ID:38490697

大小:110.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13

针灸减肥讲稿_第1页
针灸减肥讲稿_第2页
针灸减肥讲稿_第3页
针灸减肥讲稿_第4页
针灸减肥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减肥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针灸减肥讲稿提纲:第一章:肥胖症的成因、分类与诊断第二章:减肥的基本思路与原理、以及基本方法第三章:单纯性肥胖的针灸减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第四章:针灸局部减肥的基本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第五章:针灸减肥常遇的几个难题第六章:针灸减肥与其它减肥方法的关系第七章:针灸减肥的饮食原则与食谱第八章:防止减肥后体重反弹的策略与方法24第一章:肥胖症的成因、分类与诊断1、什么是肥胖症?随着人们在享受佳肴美味和香车快感的同时,身体的“发福”却成为心头的一块心病。体重在一天天增加,且不说心爱的服饰都一件件变小变瘦,单就体形的变化早已让人心烦,身体不该

2、长肉的地方变肥了,该显线条的地方也失去了应有的棱角,往日的倩影只能在梦中寻找。这已成为都市多少女性心中挥之不去的烦恼。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7000万人体重已经走入不同程度的肥胖,并且正在走向低龄化。肥胖,已经不再是人们发福的追求,它不仅可以减少人的寿命,而且是一种慢性疾病,并是引发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肥胖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而进行重点防治,什么是肥胖?肥胖是与标准体重而言的,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时就称为肥胖。人体的标准体重也叫理想体重,是依大多数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而制定的。具体地说,当

3、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是或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大于24者称肥胖症(Obesity)。2、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肥胖症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但大多数人身体出现肥胖是在中年之后。发生肥胖的最根本原因,是机体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营养吸收大于体力消耗(支出)。引起机体这种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遗传因素一些肥胖症的发生与家庭遗传有一定关系。不少肥胖症患者有肥胖家族史,其父母往往多肥胖,患者自幼也较胖,常伴有高脂血症

4、或高脂蛋白血症(属混合型或Ⅲ、Ⅴ型)。有数据表明,父母均肥胖,其子女肥胖的机会可达到70%-80%;父亲或母亲肥胖则其子女约40%-50%肥胖。有人曾长期观察在相同或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挛生兄弟,发现挛生兄弟虽然生活在不同环境下,但同样发生肥胖,所以家庭遗传是一个重要因素。24遗传因素对个体肥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影响个体的肥胖程度(BMI);(2)影响个体的脂肪分布,如局部脂肪分布,尤其是对内脏脂肪的影响更为显著;(3)影响个体的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效应和运动的热效应,即能量的支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个体间能量支出的差异

5、可达40%以上。从生活习惯而论,往往进食较多热量,但也有进食不多而肥胖者。有人将肥胖的遗传基因表型分为四型,Ⅰ型:全身脂肪过多堆积;Ⅱ型四肢及腹部脂肪的过多堆积;Ⅲ型:腹腔内脂肪过多;Ⅳ型:臀部及大腿处脂肪堆积。这种肥胖病人较少,有研究报告仅占肥胖者的2~3%。(2)神经、精神因素临床及实验证明:下丘脑内有调节食欲的中枢,其中腹内侧核为饱觉中枢(satietycenter),当兴奋是发生饱感而拒食,当破坏是则食欲大增;腹外侧核为食饵中枢(feedingcenter),当兴奋时食欲亢进而破坏时则厌食。此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

6、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体重正常。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如腹内侧核被破坏,则腹外侧核相对兴奋而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如腹外侧核被破坏,则腹内侧核相对兴奋而厌食,导致消瘦。这些事实临床上常见于下丘脑综合征中,但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未必有下丘脑综合征,且一般不伴有尿崩症、性早熟或不发育、嗜睡等下丘脑-垂体病症状。因此,在发病机理中,下丘脑的功能异常仅属探测。精神因素常影响食欲,食欲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当精神过度紧张而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或交感神经兴奋时,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

7、,食欲常亢进。研究证实,刺激下丘脑腹外侧核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食欲亢进;刺激腹内侧核则抑制胰岛素分泌且加强胰升血糖素分泌,故食欲减退。前者为副交感神经中枢,后者为交感神经中枢。二者在肥胖症发病机理中起重要调节作用。(3)内分泌因素各种内分泌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的器质性病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一些激素分泌增多。在人体,过量的胰岛素、类固醇增多,以及性激素的改变,都可引起肥胖。胰岛素可以使食欲抗进,促使多食,热量摄入过多,造成脂肪堆各而肥胖。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在肥胖症中血浆胰岛素基值及葡萄

8、糖刺激后分泌均偏高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24人体肥胖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脂肪细胞体积的大小,越肥胖者其脂肪细胞的体积也越大,过大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越低,因为增大的细胞表面接受胰岛素的受体数目明显减少,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减退。由于肥胖者存在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的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