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ID:38501628

大小:806.56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6-13

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1页
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2页
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3页
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4页
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首师大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日俄战争(1904-1905)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继续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后,俄国势力退到东

2、北北部,日本占据东北南部。1903年,英国侵略西藏,随后,西藏变成英国的势力范围。1906年4月,中英在北京订立条约,英国在西藏取得许多特权,但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04年,德国与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发生武装对峙,美、法也准备将军舰开进长江一带湖泊,最后以德国妥协结束冲突。外国列强在中国追求攫取更多的经济权益,1902—1903年,英、美、日三国先后强迫清朝廷签订新的《通商行船条约》,使英、美、日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的权利,并进一步取得在华设立工厂、开矿等特殊权利,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到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急剧上升,他们在华工业投资规模迅

3、速扩大,加强了对中国路矿权的控制,已经操纵了中国经济命脉,成为操纵中国政治、军事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们垄断了中国金融业,控制了中国关税权。列强在中国开银行,垄断中国的金融、财政。图为汇丰(英)、花旗(美)、东方汇理(法)、道胜(俄)、德华(德)、正金(日)等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钞票。自1859年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即由英国人担任,直到1927年。图为19世纪末的上海海关大楼。20世纪初期,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的一幅漫画。清末“新政”的实质

4、: 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的发展。1901年-1911年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地办水、电厂31家,资本额1500万元;开办矿冶企业26家,资本额700万元;纺织厂85家,资本额400万元;食品厂95家,资本额1300万元;此外,卷烟、造纸、火柴、玻璃等轻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1903年的拒俄运动,各地的抵制外货运动,1905

5、年上海的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江浙两省的抵制英货运动、山东的抵制德货运动、广东、广西的抵制日货运动等。这些爱国运动,显示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爱国积极性。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二)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国元勋,死后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早年在夏威夷,香港

6、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学习,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党,1925年去世,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

7、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辛亥革命后,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章氏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