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__改革开放

第9课__改革开放

ID:38514547

大小:4.00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14

第9课__改革开放_第1页
第9课__改革开放_第2页
第9课__改革开放_第3页
第9课__改革开放_第4页
第9课__改革开放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9课__改革开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课改革开放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缺少自主权积极性不高政社合一,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中国农民改革的第

2、一份宣言书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面对小岗村自发改革的成功,中央的态度如何?“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海尔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和国家实行什么政策有关?具体内容有哪些?深圳经济特区“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3、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提问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日新月异的深圳(地王商业大厦)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邓小平视察深圳1984年1992年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蓬勃发展的上海埔东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①“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城市: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小结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经

4、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改革开放知识巩固史料分析畅想天地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小岗村农民。A、安徽肥西B、安徽凤阳C、河北沧州D、贵州关岭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3、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A、1978年B、1985年C、1992年D、2000年BBB知识巩固史料分析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5、,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1)材料1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2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3)材料3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史料分析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畅想天地返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