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

ID:38519893

大小:1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4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_第1页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_第2页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_第3页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_第4页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控制测量规范1地面平面控制网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划网中各条线路建设先后次序,沿线路独立布设。布网时应根据线路延伸和其他线路交叉状况,在线路延伸和交叉地段,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相重合。城市近期规划与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较多构成网络且原城市控制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时,宜建设一个覆盖全部线路的整体控制网。2平面控制网由两个等级组成,一等为卫星定位控制网,二等为精密导线网,并分级布设。3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所在城市现有坐标系统一致。投影面高程应与城市现有坐标系投影面高程一致,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轨道的

2、平均高程与城市投影面高程的高差影响每千米大于5mm时,应采用其线路轨道平均高程作为投影面高程。4想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时,应在每个井(同)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作为联系测量的依据。5反符合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导线网要求的现有城市控制网点的标石应充分利用。6对于建成的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导线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每年或两年复测1次,且应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初测精度。3.2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3.2.1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前,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3、规划设计,收集、分析线路沿线现有城市控制网的标石、精度等有关资料,并按静态相对原理进行控制网设计。3.2.2卫星定位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表3.2.2卫星定位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平均边长(mm)最弱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与现有城市控制点的坐标较差(mm)不同线路控制网重合点坐标较差(mm)2121050253.2.3卫星定位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精度3.2.3式计算。σ=(3.2.3)式中σ——标准差,即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

4、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x10-6);c——相邻点间的距离(km)。3.2.4卫星定位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守以下原则:1卫星定位控制网内应重合3—5个现有城市一、二等控制点,控制点应均匀布设;在不同线路交叉有联络线处或同一线路前后期工程衔接处布设2个以上的重合点,重合点坐标较差应满足表3.2.2的相关要求;2卫星定位控制网应沿线路两侧布设,控制点宜布设在隧道出入口、竖井或车站附近,车辆段附近布设3—5个控制点,相邻控制点应满足通视要求;3卫星定位控制网非同步独立观测时,必须构成闭合环或复合路线。每个闭

5、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边数不应大于6条。3.2.5卫星定位控制点的选点应符合以下要求:1控制点间有两个以上方向通视;2当利用已有城市控制点时,应检查该点的稳定性及完好性;3控制点应选在利于长久保存、施测方便和施工变形影响范围以为的地方;4建筑上的控制点应选在便于联测的楼顶承重结构上;5控制点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电磁波反射(或吸引)强烈的物体;6控制点与无线电发射装置的间距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的间距应大于50m。3.2.6卫星定位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标石。建筑顶上的标石可现场浇筑。标石宜按本规范附录A中的图

6、A.0.1、图A.0.2、图A.0.3形式和规格埋设。标石结束后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A.0.6绘制点之记,点位标石应牢固清楚,并应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3.2.7车站、洞口和竖井附近建筑上的卫星定位控制点上宜建造三角钢架或竖立照准杆,三角钢架宜按本规范附录A中的图A.0.4规格制作。3.2.8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8的规定。表3.2.8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项目要求接收机类型双频或单频观测量载波相位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2x10-6xD)(D为相邻点间的距离)卫星高

7、度角(度)15同步观测接收机(台)3有效观测卫星数(颗)4平均重复设站数(次)2观测时段长度(min)60数据采样间隔(s)1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3.2.9作业前应对卫星定位接收机和天线等设备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仪器检定结果、电池容量、光学对中器和接收机内存容量等。3.2.10观测前应根据接收机数量、控制网设计图形以及交通情况编制作业设计,观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3.2.11卫星定位标志应满足以下列要求:1天线定向标志应指正北,且经整平、对中后,其对中误差应小于2mm;2每

8、时段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各一次,两次互差小于3mm时,应取其两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3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开机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开始后,应及时记录或输入有关数据并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外业观测手簿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0.5的内容逐项填写;4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存储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拷贝,并及时将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3.2.12平差前应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