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

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

ID:38529143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_第1页
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_第2页
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_第3页
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_第4页
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分生化检验参考值及主要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ALT)参考范围:0—40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必须加以鉴别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2、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转氨酶升高的现象,但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此外,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某些药物,亦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0—40U/L临床意义:

3、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一般来说,病程短、肝细胞实质损害轻、预后较好者,通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显著,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大于1.5;病程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1、谷草转氨酶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2、谷草转氨酶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患者已经到了肝硬化的程度。3、谷草转氨酶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总蛋白(TP)参考范围:60—80g/L临床意义:血

4、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小于正常值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丢失或摄入合成不足:长期慢性发热、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肝癌、肝功能严重受损、肝坏死、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浆膜渗出性损害、结核病、慢

5、性腹泻、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营养不良。大于正常值见于血液浓缩、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脱水、体液丢失过多、多发性骨髓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肝硬化腹水和某些慢性肝炎巨球蛋白血症等。白蛋白(ALB)及球蛋白(GLQ)参考范围:白蛋白35~55g/L。球蛋白25~40g/L临床意义: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大部分白蛋白、球蛋白也由肝脏产生。肝脏尚能合成酶蛋白和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质,凝血酶原、V、VII、IX、X因子等。血清蛋白测定主要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值。白/球比值为

6、1.5~2.5。白蛋白减少,白/球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是肝硬化的特征。但在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增高(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的减少也往往属轻度,而当肝硬化患者已届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即显著减少。测定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浓度,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肝硬化病人如总蛋白低于60g/L,白蛋白低于30g/L,提示预后欠佳。总胆红素(TBIL)参考范围:5.1—17.1mmmol/L临床意义:临床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肝内、外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可发生广泛肝内泥沙样结石,胆汁性肝硬化,乃至肝细

7、胞液化或凝固性肝坏死。肝脏病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阻塞性黄疸,肝硬化;肝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胰头癌等,血清总胆红素减少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多种继发性贫血。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范围:直接胆红素0—10mmmol/L间接胆红素0—17mmmol/L临床意义: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可根据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率来协助鉴别黄疸的类型。肝细胞黄疸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常为40%~60%;梗阻性黄疽时比值常>60%.尿素(BUN)参

8、考范围:2.8—8.2mmmol/L临床意义:生理因素:高蛋白饮食、血清尿素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0.3-0.5mmol/L.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倾向。成人日间生理变动平均为0.63mmol/L.妊娠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尿素浓度比非孕妇低。病理因素:1.肾前性因素:失水,引起血液浓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血液中尿素潴留。常见于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体内蛋白分解过多,如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