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ID:38535236

大小:3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_第1页
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_第2页
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_第3页
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_第4页
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柳和生在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9月9日亲爱的新同学,大家好!这两天报到辛苦了!感谢你们选择就读上饶师范学院,与学校订下了为期四年的成长相约。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见证这凝结着我们共同期待的四年之约的盛大开启。在这美好而庄严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学校1100余名教职员工和11000余名你们的学兄学姐,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有人说,开学典礼就是听校长讲点道理。今天我将自问自答三个问题,来引发同学们和我一起思考一些道理。我的问题来自最近网上热议的一件事: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

2、学费和生活费。因此,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上大学有用吗?事实上,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就已经无声地作出了回答。同学们如果认为上大学没用,又怎么会踏进大学校门?总不会愿意花父母那么些学费,耗自己那么多时光来试读一下大学吧?所以,大家用脚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仿佛如魔咒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上大学无用论”就会盘旋在人们头顶,令人纠结而无奈?因为总是有一些媒体能把个体或局部事件渲染成颇能博眼球和眼泪的悲情文本。“上大学无用论”有两个论据:一个是认为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同样可以学到,不需要上大学。这实际上是对什么是大学缺乏起码的认识。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这种有组织的系统

3、学习是最难得,最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任何其他方式比拟不了的;另一个是认为上大学在经济上的投入未必能带来所期望的经济回报。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变现增益思维,是从图钱而不是前途来思考问题。上大学的直接收益不是有形的资本而是无形的包括知识、素质、能力在内的知本或者说是智本的增值,这才是大学之本。如果非要从经济投资角度来看,上大学应该是一种长线投资。需要有耐心等待毕业后无形智本再到有形资本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不是自然就会发生,依然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谁都无法否认智本越来越大的重要性,知识经济时代,资本总喜欢围着智本转,追着智本跑,期待和智本跳起华美的双人舞。人生

4、好比飞行,有资本也许可以有架好飞机,但要飞得高、飞得久、飞得远,要全天候、多航线飞行需要好的飞行员,这就需要雄厚的智本。因此,读了大学,不代表立马就能实现人生大“逆袭”,但不读大学更难华丽转身。切莫把读大学简化为一场必须变现的商业买卖,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所以,如果说上述两个论据是两条腿的话,那么这两条瘦弱的腿显然撑不起“上大学无用”这个硕大沉重的脑袋。同学们,咱们可不能稀里糊涂迈开双腿亦步亦趋地跟着这两条腿走啊!既然上大学有用,那么我的第二个问题来了:上大学有什么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不同。但也有根本的共

5、同点:共同的内化隐性作用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优化素质;共同的外化显性作用大致有四个一:一块牌子:或者说是就业的一块敲门砖。现在,像法律、学术、教育、医疗等稳定且高收入的行业,政府部门、国家事业单位或者各类高端企业的职位,普遍要求从业者具有大学乃至更高的文凭,文凭依然是有用的“敲门砖”。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上大学有用。从统计上来看,人成才的可能性与受教育的程度是成正比的。一架梯子:职场的一架晋身梯。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在某个特别个人身上或特殊环境下,有可能非智本因素起了决定作用,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决定性因素还是包括知识、素质、能力在内的智本因素,这是社会

6、的主流。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轻易放弃和浪费提升智本的机会,那就是自己把晋身梯子给撤了。大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智本。如果说文凭这块“敲门砖”只能给你进得来的机会,那么进门后要想呆得住、上得去还得要靠水平和能力支撑起的晋身梯。也就是说文凭背后要有水平,学历背后要有能力。一本本子:通向未来的一本护照。在大学里要获得一门重要的能力——学习能力。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则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护照”。它可以经过大学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而逐渐获得。基础教育是收敛式,考试型教育;高等教育则是开放式,拷问

7、型教育。两者的区别要求大家转变学习方式。在大学,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将会让你一生受用。一个圈子:人脉资源的一个校友圈。进入大学,只要你有开放、开朗的姿态,有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心态,乐于且善于和别人沟通,你就有机会接触和结交许多老师和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在校时是学友,毕业后是校友。同窗谊、师生情是最纯真,最没有功利性的情谊。这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情谊今后很可能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既然上大学有这样那样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呢?由此,我的第三个问题是:怎样

8、上大学才有用?概括地说,一切有利于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