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ID:38535767

大小:9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4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_第1页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_第2页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_第3页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基本几何体;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能力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自学感知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

2、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自主思考,p2想一想。(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下列图形中那些是柱体?2.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第三环节:展示点拨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的形

3、状都是()。认识棱柱:棱柱可以分为()和(),直棱柱的侧面是()。(注:本书只讨论直棱柱)2:⑴按柱、锥、球分;⑵按组成几何体的面的平曲分;⑶按有没有顶点分3.请找出三棱柱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四棱柱的呢?五棱柱的呢?探索n棱柱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第四环节:课堂小结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第五环节:当堂检测学生完成《一课一案创新导学》对应的当堂检测。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后完成本节习题及作业本。【教学反思】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情感与价值目标: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难点: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的事实。【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自学感知1.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投影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3.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投影展示课本P6想一想图形(动态)与学生共同填写:点动成 ,线动成 , 动成体。第三环节:展示点拨回答课本中的几个问题。(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2)圆柱的

6、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打开书第六页,我们来完成想一想,同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谁先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三幅图片。点评: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_____动成体。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第五环节:当堂检测学生完成《一课一案创新导学》对应的当堂检测。第六环节:

7、布置作业课后完成本节习题及作业本。【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