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

《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

ID:38537363

大小:148.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4

《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_第1页
《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_第2页
《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_第3页
《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_第4页
《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整合内容创设学用转换空间调动积累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大与小》单元“语文天地”整合教学设计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于明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搭设联系的桥梁,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大胆使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借助积累到运用的转换切实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分析1.单元整体分析《大与小》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11单元的主题。在该主题下选文包括历史故事《“扫

2、一室”与“扫天下”》、寓言《井底之蛙》、童话《“三颗纽扣”的房子》及英国传奇故事《少了一个马掌钉》。此外语文天地中还安排了日积月累、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环节。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对于单元内容进行了重新界定,本单元的主线设计为利用课文的学习为基础,分层次完成笔下生花的习作任务《难忘的一件小事》,在习作中调动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及自身的积累来修改习作。首先利用叙事性较强的主题课文《“三颗纽扣”的房子》和拓展性文章《少了一个马掌钉》引导学生利用具体事例来体现主题,其后利用《“扫一室”与“扫天下”》与《井底之蛙》的结尾

3、补白创设联系使用本单元的名言修改练笔,进而迁移能力修改习作内容,提升语言的品质。在重组的基础上改换初显身手内容将学生的《难忘的一件小事》创编“作文剧”。形成一个从选择事例尝试初写到联系积累雕琢修改再到拓展形式创编展示,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力实践的“环”2.本课内容分析历史故事《“扫一室”与“扫天下”》、寓言《井底之蛙》在结尾处都戛然而止,留有很多补白想象的空间,学生可以将对课文主旨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借助丰富的想象进行结尾的补白。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的名言警句是学生习惯积累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与两篇主题课文相互匹配,可以构建联

4、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修改中使用,以此来激活学生运用积累的意识。为学生迁移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好能力准备。(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的学生在学习与运用之间常常没有建立必要的联系,具体表现为积累的内容很多,学生有收集好词佳句的积累本、采蜜本。但是另一方面在习作中难以体现,语言依旧是以口语为主,书面用语所占比例不高,尤其是成语学生喜欢积累,但是在作文本上依旧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成语被反复使用,没有新意。在本单元整合后的第二课时完成的《难忘的一件小事》发现学生的事例较为具体,但是课标所说的“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

5、鲜感的词语”落实不到位。第二学段已经明确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由此可见积累到运用没有形成通路,所以需要在单元整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积累,在积累中形成转化意识,以此形成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意识。(三)教学策略确定“以理解为基础,以联系为桥梁,以实践为推进”教学策略主线,依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建构联系为手段,通过“四步骤写”打通从积累到运用的缺失路径,形成完整的学习环。三、教学目标(一)单元整体安排及目标(二)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6、1.教学目标(1)在《“扫一室”与“扫天下”》与《井底之蛙》中选择一个结尾借助想象进行结尾补白。(2)联系“读一读”内容修改补白,将积累转化成运用,形成能力的迁移。 (3)借助迁移修改习作《难忘的一件小事》。2.教学重点联系“读一读”内容修改补白,将积累转化成运用,形成能力的迁移。3.教学难点借助迁移修改习作《难忘的一件小事》。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图(一)畅所欲言,建构关联1.借助回忆,重温文字问题:学完《“扫一室”与“扫天下”》和《井底之蛙》,哪些文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简评人物,调动积累问题:能不能用

7、你积累的词句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或者事情?【设计意图】借助对两篇已学课文的回顾,创设了建构知识的联系环节,同时也是触发学生积累转化与运用的意识启蒙阶段。词句的选用就是调动积累,对应的评价就是运用积累。(二)借助想象,结尾补白1.承接评价,出示结尾无论是当初不屑小事的陈蕃还是目光短浅的井底蛙,他们最后都有所改变,作者在文中仅用一句话就点明了。2.创设情境,丰富结尾(1)质疑设境:沉思的陈蕃会做些什么呢?瞠目结舌的井底蛙又会想些什么呢?(2)提示引路①借助想象,选择《“扫一室”与“扫天下”》和《井底之蛙》两课中的一课进行结尾的补

8、写。②写完之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设计意图】文章补白的环节是学生动笔实践的开始,也是学生进行想象生发的过程。同时也对已学课文的内容、主旨进行了复习、巩固。同时也为后续的多层次的写进行了铺垫。(三)建立联系,运用积累1.整合内容,建立联系支撑策略1:读思结合,寻找关联提示:能不能选择出适合文章结尾补写需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