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绪论

高中地理绪论

ID:38543149

大小:1.0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14

高中地理绪论_第1页
高中地理绪论_第2页
高中地理绪论_第3页
高中地理绪论_第4页
高中地理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区域差异观环境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区域为载体,以综合评价为归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地理学科思想二、中学生地理观点教育 的重点领域吴传均院士:“应当把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观点,以及人地关系观点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雷明德教授:中学地理教学应重点培养8各方面的“地理意识”:区位意识、环境意识、

2、资源意识、人地关系意识、区域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全球整体意识、识用地图的意识。空间观点所谓空间观点是有关于事物的位置和分布等讯息。具体在如下方面得到应用:如何使用地图和其它地理表现方式、工具、技术,以空间观点来搜集、处理、展现信息;如何使用心像图(心智地图)来组织有关于人类、地方、环境的信息;如何分析地球表面上的人类、地方、环境的空间结构。生态观点生态观点强调自然界所有要素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与其它生物相互关联的关系,等等。生态观点表明:如果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整个系统。案例:种树要因地制宜内蒙古锡林郭勒盟,50多年来,年年植树,树木年年死去,目前整个地区的森

3、林覆盖率不足1%,其中还包括了近一半的天然林。那么,造的大量林哪里去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十分强烈,蒸发量一般是降水量的7-10倍以上,如没有草本层的有效覆盖,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干旱。而树木的生态耗水远大于灌木和草本(20世纪6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就非常形象地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树比喻成“抽水机”),因此,植树造林会加重旱情。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树实际上是在和大自然唱对台戏。因为在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区,天然分布的是草原或灌丛,树木生长所需的雨量和有效积温不能满足的话就很难成活,即使活了,也只能长成“小老头树”。如果我们硬要大面积种树,势必会加重土壤的干旱。请思考:以

4、上资料可以渗透怎样的地理观点?选择以上资料所基于的地理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协调观点: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但是不能改造自然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三、地理学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产生新功能统一的演化过程差异性海洋和陆地(基本分异)水平分异(赤道—两极;沿海—内陆)垂直分异——综合地看待问题:把环境—社会系统或自然—人文现象联

5、系起来;——动态地观察世界:要素和系统的变化,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多样的空间表述:图像、语言、数学和数字等方法的运用。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把握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结束语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把学习当做享受,从中感受智慧、感受美、感受自然的伟大!胜利属于笑迎挑战的同学跨越高中放飞理想祝同学们在高中取得优异成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