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先哲

东西方的先哲

ID:38543166

大小:13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4

东西方的先哲_第1页
东西方的先哲_第2页
东西方的先哲_第3页
东西方的先哲_第4页
东西方的先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西方的先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模块链接】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Ⅲ专题一):孔子和早期儒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Ⅲ专题六):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苏格拉底自学礼乐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周游列国献身文教从政失败二、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②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一、孔子㈠生平事迹克己

2、复礼⑴“礼”的思想①含义:②地位:③方法:④表现:⑤评价:“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立国立身的基础反映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有利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⑵“仁”的思想①含义:②地位:③方法: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忠恕”④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⑤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在当时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仁

3、爱有等级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仁者爱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曰:恭、宽、信、敏、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恕”“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①中庸的含义: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B.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③中庸与仁礼的关系: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3)中庸之道②方法:“和而不同”三、孔子的教育

4、成就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72人)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四、儒学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②思想: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教育: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2.对亚洲:儒

5、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⒊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二、柏拉图(一)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⒈①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②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⒉受苏格拉底的影响;⒊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二)主要事迹:1、著作很多,代表作《理想国》2、创办雅典学园㈢思想内容:1.观点:⑴理想国家: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    “智慧之德”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 “勇敢之德”生产者——从事生产,要

6、有节制 “节制之德”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⑵国家统治者: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⑶实现“理想国”的两种办法:①对统治者进行严格完善的教育②对统治者实行“共产”制度。对于统治者,必须取消私有财产,取消家庭,过集体生活,住公共房子,吃公共饮食,目的是使统治者一心为公,不谋私利⒊评价:⑴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⑵理想国终成乌托邦㈣柏拉图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⒈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理性主义是柏拉图最突出的特点。如果人们承认西方文明是一种以理想为

7、代表价值核心的文明的话,那么,柏拉图便是这种理性主义的肇始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对世界、对社会还是对人生,柏拉图都坚持一个真、善、美统一的理想状态。⒉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体现。其中提出的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广东(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

8、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