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

ID:38549828

大小:28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14

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_第1页
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_第2页
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_第3页
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_第4页
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革命:二、2技术与技术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2.技术与技术发展规律技术在古希腊意为技能、技巧、艺术,世代相传的方法,手艺或秘方。17世纪与logos(学问、逻辑)结合起来,形成technology,指关于各种实用技术的学问。18世纪,百科全书派狄德罗根据工业革命初期技术的特征,把技术定义为“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现代,社会对技术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知识)越来越多,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也包括了负面的效应。这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技术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类社会有何关系?1.技术包括以下方面:作为活动方式,包括技艺、手艺、以及种种由经验习得,难以言传并属于个人或师徒

2、的技能,或一类技术所共有的活动方式;隐性知识作为知识,体现于设计、工艺、制造过程之中,是科学理论的具体化;编码知识作为人的意志的实现,体现人的目的性作为一种组织或建制,人、财、物、知识处于特定的关系;作为活动过程,体现了工具特性:有效可控效益(产出、投入、功能、价格、效率)可持续(原料、排放、能源)作为器物(原料、工具设备工艺、产品) 既非正交,又非无关。可归结为三方面:器物、建制和活动。技术(图示)技术器物知识方式过程建制目的技术观念器物组织2.技术发展的规律:(1)技术进步的方式古代与现代技术的区别不在于成果的大小、重要性(放在当时特定背景下看。火、轮子、农业、拉链、抽

3、水马桶),而在于进化方式不同。整个技术趋于一体化,其一端作用于自然,另一端为人类所用。前者日益与自然协调而纳入生态之中,后者则“人机界面”友好而纳入社会之中,内部各部分间(上、中、下游,一、二、三产,同一水平间)兼容,倾向于有自己的动力、体系,甚至目标(直接),倾向于引导需求,而不是被需求所引导。速度基础机制体系古代缓慢生产实践、经验、神话机遇个别分散现代迅速并加速理论有计划有步骤系统生态意识运动运动形式生命运动驯养动植物克隆化学运动炼金、炼丹术合成尿素、诺贝尔炸药造纸、火药基本物理运动钟表、热机、电机(机械、热、电磁)远古中世纪171921世纪时间f(t)计算机?对称时序

4、趋势官本位天人合一新能源:微型黑洞(LHC)?反物质分布式计算量子计算和超安全通信(3)彼此间关系A古代:工作机近代:工作机+动力机现代:工作机+动力机+控制—学习机(两个部分及两个阶段)材料——能源——信息B古代:个性、 无关、   杂多近代:无个性、线性相关、 内部无差别的一现代:个性、 非线性相关、内部有差别的一(兼容:同一水平,升级换代,标准与多样性)(4)人工自然的进化就是人化的过程。A.以浓缩的方式再现生物进化的树状结构,再现了自然界由无机物,有机物,生命到人类的生成过程。B.不是简单的再现,是贯注了人的意志、目的、观念、情感、知识,朝人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人工度

5、:注入人的因素的程度,人工自然似人的程度。C.加速发展BACDBAC技术之树分叉越来越多。谁能制胜?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分支越来越细。高情感,个性化连续的分叉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周期短分支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兼容,高渗透,技术生态(5)他组织与自组织——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的矛盾不能进入循环的排放B解决能源危机C解决生态(环境)危机D收集、应用耗散(分散、随机)的能量,如纳米电机。微生物燃料电池:循环最底部的环节。生产-消费能源的退化A人工自然进化的代价人及人的世界如此强势逼得动植物(病毒)更广泛和更深入“与人合一”不断变异,以从原来自然的环境转向人的环境以及应对各

6、种疫苗造成的生存压力3.高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2)高技术的结构综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为扩展人类生存领域和获取更多资源方向核心支柱载体应用(2)高技术的特性投入附加值知识含量渗透情感风险(竞争)速度(周期短)高风险与稳定单个消费者单项产品单家企业消费者整体高技术产品高技术行业4.趋势(技术层面)(1)生物技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A曾经辉煌的农业B成为弱势的农业C再度辉煌的农业弱势改造强势辐射产业融合会聚技术最新设计的微型电脑模拟人脑原理,由纳米分子构成汇聚技术(IT、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认知科学)纳米技术和生物技

7、术主要从硬件上做,研究实体及其结构和过程、机理。其中,纳米技术在原子和电子的层次,主要基于量子力学;生物技术则在分子层次,主要基于化学和生物学。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则“软硬兼施”。信息技术之“硬”是线路、网络、芯片;之“软”是采集和运行数据、算法;认知科学之“硬”是神经元、突触及其连接,之“软”是各种思维方式、逻辑。成为人类社会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在人的思维的基础上:在思维的高度,纳米的尺度,生命的机理和信息的视角.最终落实到人,以及依靠人。高技术的结构会聚技术综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为扩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