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ID:38575726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导学案第23课 马  说【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

2、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

3、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里马,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字音祗(zhǐ)    骈(pián)    槽枥(cáolì)食马者(sì)粟(sù)邪(yé)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受屈辱。不以千里称也:(著称)称号。是马也:这样,这种。力不足:力,力气;足,足够。虽有名马:即使。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可,能够;得,等到。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求,要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懂得。(2)通假字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②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出来)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④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吗)(3)一词多义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食不饱

5、(吃)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其不知其能千里(代词,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恐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意义)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代词)学法指导:针对步骤四中的1.【托物寓意与托物言志异同点】托物寓意,是借客观事物来说明道理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此法写成的文章,具有寓言性和哲理性,含义隽永深刻,耐人思索。运用此法应注意“物”应该是人们熟悉的、常见的、具

6、体可感的,而且与“意”之间应有某种本质上的联系。托物言志,是运用象征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特征来表达情感或揭示主旨的写作方法。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若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而没有涉及作者的情怀、志向,就应用“托物寓意”。  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策之不以其道(按照)(4)古今异义①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

7、后;今义:连接词)②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④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⑤策之不以其道(古义:方法;今义:道路)(5)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3.作者名片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

8、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4.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