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

ID:38595546

大小:4.7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子宫内膜异位症什么是子宫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概念发病率发病率已占育龄妇女的10%左右,并有增高趋势。手术比例占普通妇科手术的30%以上内异症是什么样的疾病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生长到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引起的病变。异位内膜伴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拌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以致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紫兰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该病是良性病变,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即具有移植性

2、、生长性、活动性和雌激素依赖性。当然由于疾病性质决定了它还具备长期性、缠绵性和反复性。这是一个引起国内外医患注目的疾病,对该病治疗方法不少,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理想。引起内异症的原因是什么?损伤:人流、刮宫、产伤或经期性交、剧烈运动、妇科检查等各种损伤使子宫内膜经输卵管流入盆腔。经血倒流:因子宫颈口小或子宫下段痉挛血向子宫口流出的阻力大,使经血倒流而种植到子宫以外的组织而产生。子宫内膜移至子宫肌层——子宫肌腺病症状:痛经进行性加剧,子宫增大,不孕不育。子宫内膜移至卵巢、盆腔——巧克力囊肿症状:痛经进行性加剧,

3、卵巢囊肿,盆腔囊肿。子宫内膜移至身体其他各部位:眼、肺、胃、肠、肛门等——经行胃痛、倒经、肿块、肛门坠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子宫肌腺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其它中医中医将异位内膜脱落而出之血视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蓄积下焦而发病。因此,“瘀血”是内异症的发病原因。气滞、气虚、寒凝、血瘀、手术因素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进而引起血液留经,瘀血聚积,络脉不通。不通则痛,以发痛经。瘀滞日久,结而成徵。甚则影响胞脉胞络,冲任失调,而致月经失调,婚后不孕等。临床症状四痛失调不孕四痛痛经:经前1—2d、经期第1天最剧,经净消失,常伴有下腹、腰骶

4、部、肛门或大腿部痛。性交痛:深部性交痛,甚至厌恶性交。泌尿系痛:尿频、尿急、尿痛、胁腹部痛、背痛、输尿管梗阻等。大便痛:直肠隔、直肠、乙状结肠、小肠等有病灶时可有中腹部痉挛性疼痛、排便痛或里急后重感,也可有经期便血。失调月经失调:经前点滴出血,经期长、经量多。原因:卵巢异位囊肿粘连包裹卵巢功能失调有关。不孕不孕率40%。原因:◎ 解剖学改变◎ 腹腔内微环境改变◎ 卵巢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待异位内膜的态度上:西医是千方百计使之萎缩、退化乃致消除;中医则不仅不损伤它,反而要保护它,维护它的正常功能。因为异位了的内膜和

5、正常的子宫内膜一样会受中枢及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影响而变化。所以,要还是不要,消除还是保护异位内膜,誓必直接关系到中枢及卵巢以及由它们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和由此会对患者整体带来的种种影响。由此可知中西医药的治疗不仅是对异位内膜,而是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乃至对人整体的作用结果差异有多大了。中西医治疗内膜异位症的不同切入点西医为了消除异位了的内膜,其中心治疗法则是通过药物使下丘脑、卵巢分泌功能下降,雌激素的产生和作用减少,导致异位内膜萎缩退化,引起暂时性闭经。或者,直接作用于内膜组织,抑制DNA合成,介导细胞凋亡或作用于孕激素受体

6、使内摸发育迟缓。近年来多用的促性腺激素激动剂如诺雷德,抑那通,达菲林,达必佳等可以使雌激素明显下降,使内膜萎缩退化,导致闭经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骨质丢失及血管舒缩症状(面红出汗,心悸等),阴道干涩等副作用。常用的性激素对抗剂可改善痛经或可使增大的子宫缩小。但是会使体重增加,引起水肿,多毛,痤疮以及肝功能损伤,呕吐,视力下降,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目前,西医对EMT治疗研究寻找维持最佳雌激素水平既一种所谓“雌激素阈”假说。探讨平衡低雌激素对疾病治疗的裨益与其不良反应。这与中医药一贯提倡的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化差异、重视和保留脏腑及器官各自功能的

7、思路非常相似。中西医治疗内膜异位症的不同切入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三个一:每天一次清洁每年一次体检每年一次B超三个慎重慎作人流慎剖腹产慎服雌激素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定义: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人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以往曾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将非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示区别。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尸检及子宫标本连续切片检查发现10%~47%的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但其中仅70%有临床症状。一、病因1.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创伤和

8、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2.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可能与高雌激素的刺激有关二、病理1.子宫多呈均匀增大,但很少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2.大体观子宫内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3.镜检见肌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