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

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

ID:3859958

大小:826.50 KB

页数:186页

时间:2017-11-24

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_第1页
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_第2页
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_第3页
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_第4页
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2012年茂名市“图书馆学业务知识培训班”专用)李明生副研究馆员茂名市图书馆内容一、术语、主题标引的目的与步骤二、总则三、选词规定四、组配标引规则五、多元标引规则六、单主题图书的标引七、多主题图书的标引八、主题分析块的标引九、各类图书的主题标引规则一、术语和主题标引的目的与步骤——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主题标引规则》(GB/T3860-2009),2009年颁布,2010年2月实施,代替《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T3860-1995)1、术语和定义(1)文献主题——文献所具体论

2、述与研究的对象或问题(2)主题词——从自然语言中优选出来并经过规范化的、表达各种概念的语词。主题词通常通过主题词表进行管理,在标引与检索文献时用于表达各种主题概念。保证语词和概念的一一对应。主题词又称叙词。严格意义上说,主题词包括正式主题词和非正式主题词,但正式主题词通常简称主题词。(3)自由词——未收录在主题词表中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4)非正式主题词——主题词的同义词或准同义词。非正式主题词通过主题词表进行管理,但不作为文献标引用词,只起引导作用。非正式主题词又称入口词。如:恶性淋巴瘤用淋巴瘤。(

3、5)主题词表——自然语言中优选出来的规范化、动态性、语义相关的术语所组成的词典。主题词表是将文献作者、标引人员以及检索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为统一的主题检索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6)标引词——赋予一篇文献作为主题检索标识的语词。一般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7)相关词——不具有上位词与下位词关系的其他两个关联概念的主题词。在主题词表中表现为参项。(8)主题标引——分析文献主题,依据特定主题词表和标引规则,赋予文献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9)主题词组配——在主题标引中,按照一定的规则,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词的组合来表达

4、一个专指概念的方法。(10)标引深度——文献主题内容被揭示的详尽程度。对一种图书而言,一般是指赋予该图书标引词数量。(11)标引专指度——对文献内容揭示所达到的精确程度。通常表现为所用标引词表达的概念与分析出的文献主题概念的相符程度。2、主题标引的目的与步骤(1)主题标引的目的——通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从文献中客观、全面、准确地提炼出主题概念,然后借助主题词表和标引规则,把主题概念转换成标引词,从而建立主题检索系统。(2)主题标引的步骤——选择标引方式、文献主题分析、主题概念转换成主题词、标引工作记录、标引结果

5、审核等。(3)文献标引方式——是指根据检索系统的类型与功能要求、文献信息用户的需求,针对特定文献的类型和情报价值,以及从成本—效益等方面考虑,为控制文献标引深度而采取的揭示文献内容的方式。不同的标引方式体现着不同的标引深度和文献的组织方式,影响着标引质量和检索效率。文献标引方式包括:整体标引、全面标引、重点标引、补充标引、综合标引和分析标引。①整体标引也称概括标引。是以一册图书或一篇文献作为一个标引单元,只概括揭示文献基本主题内容或整体主题的标引方式,对于文献的从属主题、局部主题一般不予揭示。主要适用于对普通图书

6、的标引。②补充标引指在整体标引的同时,根据某种特定需要,再对文献中部分重要的局部主题进行标引。③综合标引是指以整套文献(如丛书、多卷书、论文集、会议录)为标引单元的标引方式。④分析标引也称分散标引,是以整套文献中的某一册、某一卷为标引单元的标引,也指以整本文献的某一篇章、某一段落、某一附录等为标引单元进行的标引。(4)文献主题概念的确定:①文献研究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如问题、产品、材料、设备、事件、现象等;②研究对象的结构、成分、材料、性质;③主题里是否包含有动态的概念如行为、过程、操作等;④文献中是否提到某种活动

7、的主体、事件的主体等;⑤文献中是否说明了完成某行为、解决某问题的具体方式或方法⑥文献中是否具有检索价值的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和文献类型;⑦文献中是否有新理论、新观点、新产品、新材料等信息;⑧讨论研究对象是否从某种特定的观点出发;⑨文献中是否还有其他隐含概念。(5)主题类型及分析:①按文献所包含的主题数量,可分为单主题与多主题;②按(单)主题所包含的主题因素(主题概念)的多少,可分为单元主题与复合主题;③按主题所反映的专业属性,可分为专业主题与相关主题;④按主题在文献中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中心主题与边缘主题、主要主题与

8、次要主题;⑤按主题概括文献内容的范围,可分为整体主题与局部主题;⑥按主题在文献中的清晰程度,可分为显性主题与隐性主题;⑦按主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从属主题、并列主题、因果关系主题、影响关系主题、比较关系主题、应用关系主题等。(6)主题结构及分析:①主题都是由一定的主题因素(主题概念)构成的。构成主题的主题因素一般可归纳为:主体因素(研究对象等中心主题概念)、方面因素或限定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