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

ID:38608315

大小:286.0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6-16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_第1页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_第2页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_第3页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_第4页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传统外治法与减肥下穴位埋线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对穴位进行植入。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埋线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穴位埋线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脾胃积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内盛型见于实证者。取中脘、天枢、水道、归来、气海、关元等外加局部取穴,根据证候分型,每次选取适当数量的穴位进行埋线

2、治疗,给穴位以持续性的刺激,达到减肥的目的。每2—4周左右埋线1次。但因此方法易引发感染,对施术者要求较高,故使用需谨慎。按摩操作是一种较易被接受的方法,而且在家就能自己操作,对施术者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不易留下施术痕迹。按摩操作面,颈部:多以轻柔提拉手法为主,这两个部位通常皮肉较浅薄,不宜大力按揉,一则易致皮肤松弛,生皱纹,二则皮肤娇嫩,易破损。注意在面部的操作皆需由下至上,切不可向下操作。并配以相应部位淋巴按摩。按摩操作消肿:指压枕后,5次左右。消除双下巴:抓捏下巴并按压8~12秒。消除国字脸:三指并拢由翳风向锁骨窝轻抚,左右交替10次。消除大饼脸:顺着颧骨,由

3、内向外拉紧,5秒后放松,再重复操作。按摩操作上肢部:上肢部的赘肉通常堆积于上臂下侧尤其是与躯干相连处,故手法按摩时着重于此处,由下向上连续按摩若干次,拿上臂内侧,由上而下推大肠经手臂处,按揉曲池、手三里、9上廉、8下廉各10次。如果前臂脂肪较多,则按压外关穴10次。按摩操作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但由于内有脏器,手法不宜太重。具体操作:五指张开轻拍腹部,逆时针摩腹,揉捏腹部,按揉天枢,大横、上脘、中脘、关元、气海各10次,揉捏带脉20次。逆时针二指敲击腹部。若后腰侧较丰厚者,按压志室穴10次。按摩操作大腿:通常是脂肪堆积最多处之一,故手法可适当加重,但不可拘于表皮,需能深入,缓缓而行。具体方

4、法:按揉大腿着重于内侧及外前侧,按揉伏兔、血海各10次,由下至上推胃经10次,合掌由下至上敲击胃经10次,握拳尺侧拳眼由下至上敲击胆经10次。按摩操作小腿:粗壮的小腿通常因不同原因肥胖而有典型表现,具体操作:按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委中穴各10次,由下至上推胃经,合掌由下至上敲击胃经10次,握拳尺侧拳眼由下至上敲击胆经10次。按摩操作注意:肌肉型小腿手法操作时不宜大力按压,以免促进肌肉生长;水肿型小腿加倍按揉阴陵泉、三阴交。最后顺淋巴回流连贯按揉。另外,每天洗澡时,用热水浸泡双腿,同时用手揉捏,打散沉积脂肪。再用凉水从下到上淋浴以刺激淋巴液流动。按摩操作足部:通

5、常作为辅助按摩,食欲旺盛,有口气者按压内庭穴(胃热型),平时肝胁胀痛,易怒者按压太冲穴(肝郁型),腿部循环不畅者,按压昆仑、解溪。刮痧操作原理:主要是对经穴或局部的刺激,使人体神经末梢或感受器产生效应,通过神经体体液,对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号,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对机体各部产生协调作用,达到新的平衡。本方法对于单纯型和水肿型肥胖特别有效,但肌肉型需较长时间待肌肉软化后好好坚持。刮痧操作具体操作:面部: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刮痧操作腿部:先于脂肪丰厚处拍击,自腿部大肠经、胃经、胆经四肢处(由上向下)、脾经(由下向上)刮痧板斜向下,持续3-5分钟后,逐个穴位刮压:按伏兔、血海、足三里、

6、风市、承扶、三阴交、悬钟、委中、承山顺序(每个穴位50次)。刮痧操作腹部操作:于腹部脂肪肥厚处拍击,并敲击侧腹,从季肋处自上而下刮至小腹部。刮压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穴(每穴50次)。刮痧操作手臂部:沿大肠经上肢部分由上而下刮,再局部刮压臂臑、手三里、外关、列缺穴50次(注意力度)。刮痧操作注意事项:1)注意操作都是单向,勿来回刮擦。2)刮痧时忌吹风,刮完后不要碰冷水,6小时内不要洗澡。3)每天施行一次,不是刮出痧才算有效果。4)出痧处不能再刮,待痧退后再操作。拔罐操作拔罐的强大吸力能使毛孔充分的张开,刺激和加强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局部的吸拔,能调整内分泌,加速淋巴和血液的循环。拔罐操作在

7、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先闪罐至局部微红,再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脾俞功效:发散脾胃之热。  三焦俞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中脘穴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血海穴功效:减肥,清血利湿。  足三里穴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拔罐操作在背后膀胱经第二侧线走罐,后定位拔罐。简单的锻炼动作上肢:举水瓶腹部:拱桥腿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