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课件

伯牙绝弦 课件

ID:38615620

大小:48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16

伯牙绝弦  课件_第1页
伯牙绝弦  课件_第2页
伯牙绝弦  课件_第3页
伯牙绝弦  课件_第4页
伯牙绝弦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伯牙绝弦伯牙绝弦,讲的是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朗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解题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翻译课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善于,擅长。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广大。伯

3、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念志想异字同意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4、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世再无知音”高山泰山流水江河(鼓琴)(听)伯牙子期知音绝弦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

5、国古诗常有提起,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知音文化资料卡绝:断绝。善:擅长,长于。鼓:弹。念:心里所想的。必:一定,必定。乃:就。复:再,又。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若:像。谓:认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洋洋:广大。峨峨:高。善哉:语气词,表示“好啊

6、”。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