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

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

ID:38618702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6

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_第1页
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_第2页
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_第3页
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_第4页
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课程类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教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使用之我见【摘要】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已经有多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和同事交流,发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能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选取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淡化基础知识,忽视了基本概念的规范,强调知识形成过程而淡化了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教材中重要规律归纳不突出,教材内容欠具系统性、严密

2、性等问题。为此本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部分内容编排和插图选用提出了个人比较浅陋的意见。【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编排;问题;建议一、教材内容编排存在的问题(一)新教材轻视基础知识,淡化“双基”注重“双基”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规律等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在对相关定义、规律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尚未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那么谈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都是一纸空谈。尽管近年来最新理论在“双基

3、”基础上衍生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毕竟要建立在“双基”之上才能良好发展起来,任何新的理论都不能颠覆“双基”的地位。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数学新教材忽视“双基”的质疑声不断。1、教材中概念定义不严谨数学概念构成了数学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学好数学的第一要素,相当于人体中的“细胞”。学生只有真正领会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高屋建瓴,合理、迅速、准确地进行运算、论证以及发展空间想象

4、能力。因此,帮助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是很好解决问题的前提。概念的清晰表述要借助于严谨规范的定义。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概念的掌握要建立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之上。但新教材很少给概念作明确的定义,只是给出相关概念的一些正反例子,如“像这样的……,叫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内涵,现举相关例子如下:(1)六年级下册中“圆柱和圆锥”这节课中,教材中没有给圆锥作明确的定义,只是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类似这样的图形是圆锥。(2)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要求学生掌

5、握画轴对称图形的能力。而在这节课中,教材没有对“轴对称图形”作出明确的定义。学生缺少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只是凭借感知作出判断是不科学的,尤其在难点方面容易出现错误。5数学概念缺少严谨规范的定义,而只是采用类似图片这样的例子,没能给出概念内在的根本属性,仅仅靠学生感知,难以深入透彻,再说每位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有所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很难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感觉上,很难达到理解这个程度,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解决问题能力。2、教材中重要规律归纳不突出

6、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材很少对重要定律、公式作出明确的归纳、总结,往往需要教师带动学生去发现隐藏在例题中的规律,抽象并总结出来,然后由学生标记在书本上。教材的意图或许就是考虑学生自主获取规律的过程,但是对于学困生未必要求太高。势必给农村教师和学困生造成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困境。现列举教材中的例子如下:(1)教材中关于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只是通过图片中几位学生的提醒建议给出应该注意哪些?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分类确定不同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给出明确步骤。(2)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节,计

7、算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步骤和规则不够系统详细,只是几句简单的问答,比如提醒学生“数位要对齐”、“末尾的0要省略”。此外,教材中还有多处存在类似问题。教材中重点内容不突出,习题难度明显强于例题难度,篇幅花哨凌乱,使得学生印象不深,往往出现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现象。3、教材内容重“过程”轻“结论”新教材过分注重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获取过程,而忽视给知识作出权威性的结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要关注数学结论。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定律、公式之类,固然要求学生理解推理过程,但是也不能因此主次不分,教材中多

8、处为开放式结尾,过程翔实而结论不明确或根本没有形成结论。现就相关问题举例如下:(1)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中的怎样画平行线,教材只是给出一幅图片,要求学生借助直尺和三角板来画两条平行线,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自己摸索出画平行线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由教师教学生如何具体操作,而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一线教师普遍认为这一节的内容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真正能够掌握平行线画法的学生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