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

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

ID:38619637

大小:18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6

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_第1页
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_第2页
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_第3页
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_第4页
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归类与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高考政治归类与解析——唯物论1、(全国卷I)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是一种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是不可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的,①③的说法明显违背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2、(全国卷I)31.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正确的决策”是意识,本题考查的正确意识能动性理解,③中观点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④中观点犯了28题①和30题②一样的错误,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所以本题选A3、(全国卷II)31.胡杨

3、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④强调的是物质,与材料主旨不一致,答案A4、(山东卷)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

4、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司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目能正确预测未来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①项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故舍去。本题属于启示类选择题,侧重回答“怎么做”本题告诉我们科学创造需要科学实验,需要科学幻想。所以答案选②③项。5、(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

5、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9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其他的哲学也是这样。故③的说法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的,排除含③的选项,本题选B项6、(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

6、思想,B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7、(江苏卷)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能力。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CD三项均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据此可排除BCD三项。8、(上海卷)1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

7、炼和提高。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这表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是A.相互作用的关系B.彼此分离的关系C.相互对立的关系D.完全一致的关系【解析】:题干体现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答案为A。9(上海卷)1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