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批评 2

媒介文化批评 2

ID:38624985

大小:97.6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6

媒介文化批评  2_第1页
媒介文化批评  2_第2页
媒介文化批评  2_第3页
媒介文化批评  2_第4页
媒介文化批评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文化批评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聪学号:111050018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从功能主义学说的角度研究手机媒体对媒介社会环境的建构与被建构课程名称:媒介文化与批评学生姓名:      韩聪   学 号:     111050018    所在学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指导教师:      夏文蓉   完成时间:2013年7月1日62013年7月1日韩聪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聪学号:111050018“媒介文化与研究”

2、期末课程论文(2013年春季学期)从功能主义学说的角度研究手机媒体对媒介社会大环境的建构与被建构韩聪111050018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前言】通过本学期夏文蓉老师的“媒介文化与研究”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当代媒介研究的三大主题是传播技术如何改变媒介、媒介产业的进程以及媒介是如何反应并作用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构的。本文我将尝试运用夏老师课上所学以及对《媒介研究:机构、文本与受众》《媒介研究技巧》的研读,改变对某一媒介机构、文本、受众的小角度切入论述,试图从宏观角度进行论述,选取我本人特别感兴趣的

3、手机这种新兴的第五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即本文切入点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媒介),以功能主义学说以及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工具,研究传播技术对媒介尤其是手机媒介的塑形改变、手机媒介的发展进程以及手机媒介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大环境的反作用力。【正文】“未来将是手机媒体的天下”,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这一预言已经渐渐被事实证明其正确。手机新媒体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结果,这不仅是认知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也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方面的重大变革。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

4、生物裂变的过程。”我最感兴趣的手机,从最初简单的移动通讯终端经历漫长的媒介化演变历程,直到发展为今天广播报纸电视网络之后人手一个的第五媒体,手机对社会大环境的建构与反建构都有着奇迹般的巨大影响力。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手机新媒体和功能主义学说的概念。手机最开始是拨打接通电话,随着短信问世而开始收发文字具备第一媒介报纸的功能;彩信使手机收发图片音频开始有了第二媒介广播的功能;手机视频电视使其具备第三媒介电视的功能,随着internet宽带以及wap功能的扩展是手机拥有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功能,62013年7

5、月1日韩聪南京大学媒介文化与批评期末课程论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聪学号:111050018手机新媒体是以手机本身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基本特征是数字化、互动性、即时性和方便携带性。人们正在成为手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的网民、手机视频观看者、手机音乐广播收听者、手机视频电影观看者以及手机报纸订阅者,根据夏文蓉老师上课教授内容及对功能主义的学习,我认为功能主义关注的是系统的属性、适应、生存与变革,其中包括拉斯韦尔模式、赖特模式等。赖特认为功能指的是传播中的某些惯例以及有规律的和标准

6、化的成分产生的结果。功能分析取向是指媒体对社会系统或者个人的一般性功能失调以及特殊媒介的功能失调。在我看来,功能主义更多的是强调一个部分对整体的相互影响作用,系统的每一部分都有一种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而这个整体的系统是基本的分析架构。具体的把一个社会当做整体的时候,社会是一个有自我调节机制、相对稳定的结构,同时如果社会这个大系统要生存下去,就需要各个部分(社会人、群体)在同一个信念的支撑下共同协调的发挥作用。下面我将试着运用功能主义从三个方面—传播技术的发展对手机媒体诞生的影响

7、、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以及手机媒体发展将对社会传播大环境产生怎样的反作用力来阐释。古典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提出了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相互依赖性的假设,社会通过语言分工和宗教连结为一体,其中分工使人们意识到彼此间的依赖和合作(我认为这一观点恰恰契合了近代资本主义大分工的历史趋势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后来的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了“分化”的概念,说明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而在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系统中,这种功能分化的情况是必然要发生的。简要回顾手机的诞生我们就可以发现,手机的发展史不只代表着科技

8、的进步,也证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这段发展历史中,手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小单位在不停的整合分化,与社会整体系统良性互动,功能主义所认为的社会系统在小小的手机这一单位上起到了重要催生及引导作用。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时把一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研究成果;1891年,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