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ID:38625127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6

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_第1页
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_第2页
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_第3页
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_第4页
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宁波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村经营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得到激发,较早实施了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创新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大胆尝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快速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进入了现代农业建设阶段。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3.3亿元,比1978年增长29.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比1978年增长89倍。一、宁波现代农业建设的初步

2、实践2005年,我市在全省首先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以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标志,以发展集约型、规模型、开放型农业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根据宁波市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畜牧业产业布局和建设规划,创新农业区域化发展思路,以建设“一区二十园百基地”为抓手,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集约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区块开发,产业集聚规模大幅度提高,创汇蔬菜、水产养殖、林特花卉、畜禽养殖四大产业带初步形成,农业十

3、大优势产业主导地位确立,区域化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2008年,全市建成和在建的产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已分别达到85个和19个,建设总面积达到92.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始全面建设,三年内将建成80万亩;畜禽生产规模化率达到94%;全市蔬菜、榨菜、生猪、禽蛋等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0%。(二)创新土地规模经营形式,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工作来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出台了5个政策文件,创新土地流转办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以土地流转和统一服务为主的规模经营模式得到推广

4、,使我市规模经营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目前,在二轮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土地流转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4.6万亩,占全市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50.6%。同时积极鼓励由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种植技术标准、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和统一农产品收购销售”的规模经营新形式,到2008年底,已形成规模面积23.36万余亩,目前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5%。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率在全省位于前列。(三)巩固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初步建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培育和发展以农业龙头

5、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力量,促进经营方式从产品生产向商品经营的转变,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龙头企业下订单、合作社搞服务、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搞生产的合作形式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初步改变了农户分散经营的状态,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现全市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8家,其中年加工销售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有1376家,联结带动农户123.98万户。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17

6、家,带动农户30.22万户,年销售额近20亿元。2008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9.25亿美元,外向型农业连续五年位于全省首位。(四)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探索农业防灾减灾新形式,逐步建立了以农田基础设施、推行风险保险和农民小额信用贷款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农田205万亩;大棚等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市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25万余亩,实施喷滴灌面积15万亩。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开,2008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农户数已达到1.86万户,保险金额3.48亿元,保险试点品种增加到17个。县级农业信

7、用担保机构达到7家,拥有注册资本金4100万元,到2008年,已累计为农户、企业提供担保3583户,担保额达5.5亿元。(五)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重点,逐步健全市、县、乡镇三级推广体系,全面实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人才,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培育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民营农技组织4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大学生40余名;全市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自主培育的“甬优”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