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

ID:38632510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6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_第1页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_第2页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_第3页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一、 测橡皮泥(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器材:天平、量筒、水、橡皮泥、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橡皮泥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橡皮泥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m/(V2-V1) 2、天平、刻度尺、水、橡皮泥、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橡皮泥的质量; 2)、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泥的边长为a计算表达式:ρ=m/a3 3、 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橡皮泥、细绳 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橡皮泥的重量; 2)、往

2、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橡皮泥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G/g(V2-V1) 4.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水、橡皮泥、细绳 步骤:1)、用弹簧秤力计称出橡皮泥的重量; 2)、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泥的边长为a 计算表达式:ρ=G/ga3 5、 器材:烧杯、水、橡皮泥、天平、细绳 (缺一法)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 2)、橡皮泥将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橡皮泥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

3、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6、器材:烧杯、弹簧秤、橡皮泥、水、细绳 (阿基米德定律法) 步骤:1)、用细绳系住,弹簧秤称出橡皮泥的重力G; 2)、将橡皮泥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橡皮泥在水中的视重; 计算表达式:ρ=Gρ水/(G-F示) 7、器材:弹簧秤、橡皮泥、量筒、水、细绳 (阿基米德定律法)  步骤:1)、用细绳系住,弹簧秤称出橡皮泥的重力G;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将橡皮泥完全浸入量筒中,用弹簧秤称出橡皮泥在水中的视重F示;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

4、式:ρ=Gρ水/ (V2-V1)8.器材:小木块、水、量筒、细铁丝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小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 3)、用细铁丝压小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9.器材:大容器、小容器、水、橡皮泥、细线步骤:计算表达式:10.器材:天平、小容器、水、橡皮泥、细线(不同于方法5)步骤:计算表达式:二、 液体的密度的测量 1、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

5、将待测盐水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盐水的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计算表达:ρ=(M2-M1)/V 2、 器材:烧杯、水、盐水、天平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盐水,称出总质量M3。 计算表达:ρ=ρ水(M3-M1)/(M2-M1) 3、 器材:弹簧秤、水、盐水、小石块、细绳子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F示; 3)、将小块浸没入盐

6、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F示1。 计算表达:ρ=ρ水(G-F示1)/(G-F示) 4、器材:、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直玻璃管,橡皮膜 步骤:1)、将扎有橡皮膜直玻璃管插入水中; 2)、将待测液体倒入扎有橡皮膜直玻璃管中,使橡皮膜水平.3)、用刻度尺测出管在水中的高度h1,待测盐水的高度h2.计算表达:ρ=ρ水h1/h2 5、 简易密度计法: 器材步骤:均匀细木棒、细铁丝、水、盐水、烧杯、刻度尺步骤:1)、将细铁丝紧绕在均匀细木棒的下端,放入水中,用刻度尺量出均匀细木棒在水中的深度h12)将细铁丝紧绕在均匀细木

7、棒的下端,放入盐水中,用刻度尺量出均匀细木棒在盐水中的深度h2计算表达:ρ=ρ水h1/h26、 器材:烧杯、水、盐水、天平、细线步骤:计算表达:小结:基本法;缺一法;压强法;浮力法.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启发学生开发思维,以基本原理:ρ=m/V为中心辐射和延伸使用其他方法,多动脑、多思考,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归纳、发散思维的能力.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类型,形式有一下几种:(1)运用提供的固定器材,设计多种测量密度的方案;(2)实验器材给定一部分,要求补充一些,得到不同的测量方案

8、;(3)自选器材,设计方案;课后思考:本着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和实施,在认真讨论准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的机会,开拓了学生自行探究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思考者、研究者的愿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对比求实意识等思想,力争让学生的水平达到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