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

ID:38633764

大小:10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6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_第1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_第2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_第3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_第4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20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3330155、43330155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说明1.课程类别,是指制订教学大纲时所针对的课程所属类别,包括通识类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通识类选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验课等。2.选用教材、按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顺序。3.预修课程,一般填列2门左右。4.课程性质、目的,说明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知识、能力培养方面应达到的目的

2、。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5.基本要求,明确本课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6.实践教学课时,是指课程中的实验、上机、听力等形式的教学课时。7.参考文献资料,包括参考教材、论文、网站。其中论文不必列太多,按下列格式列出:作者.论文名.期刊名.年份。8.课程考核,说明以下情况:(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期末考核形式(课程试卷/课程论文;开卷/闭卷;题型等)(3)成绩评定(期末与平时比例)9.平时成绩考核评定范例: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参照表考核项目课堂考勤/课堂互动课外作业阶段测验期中测验考核次数

3、15521考核分值15153040平时成绩考核评定依据与标准1.每周考勤一次(随机),共15次,每次1分,共15分。2.作业共收12次,其中5次记分(随机),每次满分3分,共15分。3.阶段测验2次,利用课外时间(测验时间60分钟)(开卷),满分15分,共30分4.期中测验,利用课外时间(测验时间90分钟)(开卷),满分40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etrics课程编号:23330155、4333015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

4、基础选修课预修课程: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开设部门:国际经贸学院适用专业:经济学等各专业学分:3总课时:51其中理论课时:39,实践课时:12二、课程性质、目的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

5、型,进行估计、检验、修正和分析,同时使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课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时数分配总课时数理论课时实验课时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导论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计量经济学的功能和作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计量经济模型经济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基本要求:掌握数据、变量和模型的基本概念;熟悉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步骤;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熟悉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步骤,建立各种数据类

6、型的基本概念并熟悉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33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概率统计基础随机性与概率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统计分布,常用统计分布之间的关系;熟悉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的参数估计方法和评价估计量好坏的几个标准。重点难点:掌握常用统计分布之间的关系,熟悉评价估计量好坏的几个标准。33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两变量线性回归两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回归拟合度评价和决定系数统计推断预测基本要求: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

7、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能够进行统计推断;熟悉拟合优度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了解点预测和区间预测。重点难点: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熟悉拟合优度的含义并掌握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963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回归拟合度评价和决定系数统计推断和预测基本要求:掌握模型的古典假定、模型的参数估计以及模型的统计检验;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地选择一个经济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按照计量经济分析的工作程序(即建立理论模型,收集统计数据,参数

8、的估计和检验,结论与分析预测)去完成,并写出研究的分析报告;熟悉多元线性回归与两变量线性回归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产生背景。重点难点:多元线性回归与两变量线性回归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调整的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66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线性回归的定式偏差变量关系非线性异常值规律性扰动解释变量缺落参数变化基本要求:掌握虚拟解释变量的含义、设置规则对模型的影响和其他修正模型的作用,掌握线性回归定式偏差的原因、检验和修正;熟悉化非线性模型为线性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测量误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