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风险预案

供应室风险预案

ID:38636934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6

供应室风险预案_第1页
供应室风险预案_第2页
供应室风险预案_第3页
供应室风险预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供应室风险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供应室风险预案一、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风险管理是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要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㈠供应室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组员:㈡供应室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以上成员组成㈢供应室安全小组成员职责1、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工作。2、负责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及护理风险管理。3、从法律法规及工作实际出发,不断修改、完善,补充制定本科常见风险的原因,控制手段,护士知晓。4、全科每天进行安全工作督查并提供改进意见。5、督促科员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各项

2、规章制度。6、定期向护理部汇报。二、风险预案及处理程序㈠、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的风险种类和控制手段1、器具清洁质量不合格:⑴常见原因:①清洁程序错误;②清洁剂、消毒剂选择不当;③清洗、消毒方法错误。⑵控制手段:①每个清洁过程必须遵循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清洗4个环节;②清洗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物品使用后应立即清洗,不使污物干涸;4③可使用酶洗涤剂浸泡分解干涸的污染;④使用超声波洗涤器去除细小颗粒;⑤复杂物品必须用手工清洗或拆开清洗。2、物品包装质量不合格:⑴常见原因:①包布不洁、无孔容器、铝饭盒等导致灭

3、菌剂不能达到包裹中央;②包裹体积过大、过重,影响灭菌剂穿透率,灭菌剂难以达到包裹中央;③无菌物品储存过程中受污染,如使用单层破损包布;④标志不明显。⑵控制手段:①包装材料应选择在灭菌过程中允许灭菌剂穿入、储存中能提供细菌屏障、保证包内无菌状态的材料;②用于预真空灭菌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③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④包装时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并防止包内尖锐物刺破包装;⑤物品包内需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外标记要明

4、确并注明有效期。3、物品装载质量不合格:⑴常见原因:①超载或者小剂量效应,造成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②摆放不规范;③包与包之间无空隙,不利于灭菌剂穿透。⑵控制手段:①消毒人员持证上岗,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装放标准;②预真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85%,不应小于10%。物品之间空隙不小于3cm,不能将排气也阻塞;③4难以穿透的大包、织物放在车上层,金属、玻璃器皿类物品放在下层;各物品垂直放置;用纸塑料包装的物品应将纸面与塑料面相对放置;④物品装放不能贴到门和四壁,以防吸入较多冷凝水;⑤物品需按规

5、范放置以利于灭菌剂进入。4、灭菌工艺质量不合格:⑴常见原因:①冷空气未排尽;②灭菌时间计算错误;③仪表不准;④橡皮垫圈密封不严;⑤加热时间不足。⑵控制手段:①灭菌器必须定期做灭菌工艺监测,既通过各种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灭菌效果检测,而且经过审核、评定、验证并确认。在制定灭菌工艺时要尽可能发现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并及时解决,以达到预期灭菌效果;②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校验和压力时要尽可能发现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并及时解决,以达到预期灭菌效果;③按常规做好灭菌过程监测工作。5、无菌物品存储质量不合格:⑴

6、常见原因:①无菌包潮湿或有明显水渍;无菌包掉落地面或误放不洁之处;②无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混放;③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④无菌物品的存放超过有效时间。⑵控制手段:①严格执行无菌室管理制度:无菌区环境符合卫生监测要求;进入无菌区人员应洗手、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风淋除尘除菌;有条件最好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与其他区域保持正压状态;②无菌物品一旦手感潮湿,就不能视为无菌;任何物品一经落地,即视为污染;4③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洁干燥,发现污染可能,需消毒处理;物品按顺序摆放,先期先用并加防尘罩,以防再污染

7、;④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子内,不得储存在湿度大、压力和温度变化不定的地方;⑤应尽量减少人员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的进出与停留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用手触摸无菌包。㈡、物品灭菌过程监测方式1、物理监测:⑴常见原因:灭菌器所显示的压力、温度、时间(每锅记录)。⑵控制手段:能直接表明灭菌器本身的性质及灭菌状态,但不能保证灭菌器内被灭菌物品是否完全处在所要求的灭菌的过程和灭菌条件下。2、化学监测:⑴常见原因:①过程监测:包外指示卡(每包);②特殊监测:BD包内指示卡(每包);③多参数监测:包内指示卡(每包)。⑵控制

8、手段:①即包外指示卡胶带,是分辨包裹有无进行灭菌处理,区分已灭菌和未灭菌物品的标志;②专门用于检测预真空脉冲压力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的试验。冷空气是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③主要反映灭菌的关键参数,通过颜色的变化来综合反映灭菌过程,判断物品是否达到灭菌的参考指标,但存在肉眼判断可能出现误差及受其他因素的干扰。3、生物监测:⑴常见原因:标准生物指示剂,放置在灭菌锅内最难灭菌处(按要求放置)。每月或灭菌器性能不稳定时检测。⑵控制手段:通过标准化的菌株和合乎要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