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ID:38640348

大小:1.0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16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1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2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3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4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5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6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7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8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9页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_第10页
资源描述: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刘媛媛蛋白质的分选大体可分为两条途径:(1)后转运: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如用于催化代谢的酶类、核蛋白、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等。(2)共转运:在粗面内质网(ER)合成的蛋白质如膜的整合蛋白、胞外分泌蛋白、构成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等。蛋白质分选的类型或机制的角度,可以分为四类:(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transmembranetransport)(2)膜泡运输(vesiculartransport)(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gatedtransport)(4)细胞质机制中的蛋白质的转运一蛋白质的跨膜转运(transmembranetranspo

2、rt)主要是指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包括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一种分选方式。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的运转与装配1)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与装配导肽(leaderpeptide):N端引导蛋白质转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20~80个氨基酸序列。特点:(1)含有丰富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Arg;(2)羟基氨基酸如ser的含量很高;(3)几乎不含酸性氨基酸;(4)可形成亲水性和疏水性的α螺旋结构;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s):细胞中的一类蛋白质,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

3、、折叠或装配,但是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大部分属于热休克蛋白(hsp)进化上很保守,无专一性。跨膜蛋白运输机制布朗棘轮模型(Brownianrachetmodel):Simon线粒体基质Hsp70(mHsp70):转运发动机2)叶绿体蛋白质的运送及装配转运肽(transitpeptides):细胞质中合成的叶绿体前体蛋白,在N端也含有一个额外的氨基酸序列。目前研究的较多的是类囊体膜和内囊体腔中蛋白质的运送过程。如补光色素蛋白或称叶绿素a/b结合蛋白前体,其转运肽含有35个氨基酸残基,引导其穿过叶绿体进入基质,在基质中由特异的蛋白酶加工切去转运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A

4、B二膜泡运输(vesiculartransport)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粗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各种不同的定向转运,及膜泡出芽与融合的过程。目前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有被小泡具有不同的物质运输作用: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OPⅡ有被小泡,COPⅠ有被小泡。三选择性的门控转运(gatedtransport)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的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基质;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其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5×106,推测可能含有100余种不同的多肽,共1000多个蛋白质分子。gp210:结构

5、性跨膜蛋白p62:功能性的核孔复合体蛋白,具有两个功能结构域;疏水性N端区:可能在核孔复合体功能活动中直接参与核质交换;C端区:可能通过与其它核孔复合体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将p62分子稳定到核孔复合体上,为其N端进行核质交换活动提供支持;1)核孔复合体成分2)核孔复合体功能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双向性: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1)亲核蛋白(karyophilicprotein)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6、;(2)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亲和蛋白的含有的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一段序列;(3)胞质蛋白因子:importinα/β、Ran等。3)亲和蛋白质入核转运机制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特点NLS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含有Pro;NLS的氨基酸残基片段可以是一段连续的序列(T抗原),也可以分成两段,两段之间间隔约10个氨基酸残基(核质蛋白);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并不

7、被切除;NLS只是亲核蛋白入核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转录产物RNA的核输出真核细胞中转录后的RNA通常需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RNA分子后才能被转运出核。(1)RNA聚合酶I转录的rRNA分子:以RNP的形式离开细胞核,需要能量;(2)RNA聚合酶III转录的5srRNA与tRNA的核输出由蛋白质介导;(3)RNA聚合酶II转录的hnRNA,在核内进行5′端加帽和3′端附加多聚A序列以及剪接等加工过程,然后形成成熟的mRNA出核,5′端的m7GpppG“帽子”结构对mRNA的出核转运是必要的;细胞核中既有正调控信号保证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