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

《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

ID:38644833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7

《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_第1页
《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_第2页
《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_第3页
《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_第4页
《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经》第46、47、48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读、背诵这三段经典名句。 2、简单理解选段的意思,重点理解个别典型词句所代表的寓意。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教师拓展性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思考、感悟,理解第46、47、48章的基本思想内涵。3、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三、教法学法: 点拨法、思考感悟法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道德经》的学习欲望,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

2、的教诲,并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祸患之所以发生,即在天谴应时、应劫而来。天谴之所以发生,即在生命大罪滔天,天理难容。所以老子说,罪孽没有比任情纵欲更大,祸患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灾殃没有比贪得无厌更烈。如果知道满足,大德者可以长保大德,寡德者可以积累大德,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满足。纵观天下治乱,莫不如此。天下之所以大治,即在治理者有道,被治者重德。天下之所以大乱,即在治理者悖道,被治者缺德。这节课讲第46、47、48章。二、新课讲解(一)、诵读1、学生一起诵读课文内容第46、47、48章(教师更正学生诵读中的拼

3、音语法错误,并且把文中长句,进行正确的断句处理)2、听标准音乐配音朗读学生集体跟着录音朗读。3、根据总结的方法,挑选学生最喜欢的朗读方法一起来实践朗读,在朗读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断句。(二)翻译,译文讲解。教师重点解释第46、47、48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1、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1]。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3]。故知足之足[4],常足矣[5]。【简注】[1]却:屏去、退回。粪:耕种。[2]戎马:战马。郊:郊野、荒郊。[3]咎:

4、灾祸、灾殃。欲得:贪婪,贪得无厌。[4]知足之足: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5]常足矣:永远是满足的了。【引发】 中国古籍全录——寡德而多欲,必招祸患为何寡德?生命从层层时空堕落而下,原在天界所具备的威德与果位都没有了;生命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之中,行恶多于行善,所得大于所失;生命此生以来无道,心性的标准极低,言行的伤害却大。为何多欲?先天的本愿、环境的熏染、社会的教化与个体的选择等等,共同将一个生命塑造。如果他被物欲的晕光所诱惑,又被后天的观念所俘虏,他必失却先天的本性,而以为私为我的欲念作主导。倘若曾经积下大德,此世多欲,倒能自然而然得

5、到,因为他本有德去交换。遗憾仅仅在于,以德交换外物,即为舍本逐末;失德愈多,悟性也就愈迟钝,如果再也唤醒不了善性与神性,则为莫大之痛。倘若德薄,却又贪求无厌,问题就更加严重。无德交换,必难自然而然得到。却又一心攫取,势必阴谋阳计连绵,五脏六腑恶毒,方式方法险绝。如果他竟广泛得到,必为非份所得,必定铸成大罪,必然遭遇天谴。【反思】——蝇营狗苟,一任贪念膨胀对于今人的罪恶,只有你想象不到之处,没有他行动不到之处。何故?心无善念,胸无诚意,又长于争斗,自不可能符合天道,更不可能积下大德。无德本无所得,他却仍如蚊蝇、鸡犬,一任贪欲膨胀,无休

6、无止。他们随处可见,而且愈来愈多,甚至开国封王。人们正在集体犯下罪恶。仅仅因为一个“贪”字,穷人贪求一夜暴富,富人贪求永远富贵,律师贪求命案如潮,学者贪求谬说换金,官吏贪求贿赂无数,政党贪求一派独大,如此等等,不言而喻。人们的内心,应该何等卑微而阴鸷;人们的面子,应该何等浅薄与紧要;人们的计划,应该何等狂妄与病态;人们的理想,应该何等奢华而苍白。此外,更有成千上万的所谓专家、教授或院士,公开宣称传统文化的绝大部分是糟粕,甚至鼓噪要取消中医。因为中国文化的传统,正是现代变异社会的照妖镜,一切不正、不善、不智的人事,都会在它们面前现出原

7、形。只要人们还有传统文化的道德影子,人们就可以轻易判定今世的正邪与是非。所以今世的既得利益者,多视传统文化为大敌;一切可能揭示真相的参照或标准,他们都想恶狠狠的拔掉。他们已经做得太多,以致今日的观念,多以他们舛乱的观念为核心。他们不仅一时得以自保,而且将万众纳入同一个体系,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同党。大家都将私欲膨胀,都将眼光盯准股票、银行与基金,十几亿人也就同化成一副头脑,再也不需要独立的思想与自由的精神。即使某一天集体遭遇淘汰,人们也会坦承心迹:反正天塌下来大家死,我也没有独吃亏。2、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出户[1],

8、知天下;不窥牖[2],见天道。其出弥远[3],其知弥少[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5],不见而明[6],不为而成[7]。【简注】[1]户:家门。[2]窥(kuī):本义是从孔隙中向外看,这里是看的意思。牖(yǒu):窗。[3]出:出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