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

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

ID:38649309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7

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_第1页
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_第2页
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_第3页
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_第4页
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三十年偶像崇拜变迁看中国发展如果从这篇论文的题目的表意去看的话,我们说的三十年应该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到今天,但实际上,我们真正说的是从一九七八年开始到现在。正如你叫一个五十岁以上的人定义各个年代的话,他会告诉你66年到76年是七十年代,78年到89年是八十年代一样。因为政治原因,我们的时代划分并不是严格的按时间来的,而是根据各种政治运动。所以我们所说的三十年也是以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来往后推。如果说78年的时候人们有偶像的话,很大一部分人的绝对信仰依然是毛泽东,尽管那一年邓小平同志已发表了被称为改革开放宣言书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2、前看》的讲话。从大众文化角度说,自然也有诸如李谷一之类的大众歌星成为那个文化匮乏的时代的偶像,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也开始以各种地下方式轻轻地传到了各家各户。然而,我们想说的是,客观的看待偶像崇拜,我们会发现,我们必须以两条线去讨论才能充分地说清这三十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者是以工农阶级为主体的大众群体的偶像崇拜,一者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小众群体的偶像崇拜,或者更客观点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思想崇拜。而本文刚才所说的毛泽东、李谷一、邓丽君等人便是前者的偶像。改革开放伊始,由于信息传播、普通民众较低的接受能力等原因,存于普通大众心中的对毛泽东的绝对崇拜很大程度上

3、并没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等事件的发生而改变多少。从79年的李谷一《乡恋》所引起的事情可见一斑。但是不可阻挡的改革开放又使得各种流行文化从港台地区逐渐传入了内地。从最初的“听敌台”到后来的各种盗版磁带。被称为“全民情感教母”的邓丽君,悄悄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给长期泡在样板戏中的人们带来了另一种享受。而之后的八三版《射雕英雄传》、《上海摊》等电视剧的热播更是捧红了一大批的港台明星。当然,琼瑶、金庸的小说自然也和由之改编的电视剧相映而红。87年台湾小伙费翔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红遍了大江南北。改革开放之初,让人感受最明显的可能并不是经济上的发展,而是随着各种港台

4、流行文化的传入而捧红的一批诸如邓丽君、周润发、金庸之流的大众偶像。那是一个启蒙的时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当然,也许有人也会记得尧茂书,那个为了民族尊严而不惜性命的人,可能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他的行为未免太夸张了一点,全民的反应也未免太过激了一些,然而,那正反应了那个时代我们全民的一个纠结的精神状态,一方面是开放,一方面也是一种不自觉的敌意。还有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女排,她们的非凡表现给了刚刚向世界伸出手的中国一针重要的强心剂。当然,正如本文前面所说,要谈中国的偶像崇拜还有另一条线,那便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小众群体。说他们是小众,仅仅是因为与广大的工农群

5、体比较而言的小,但他们的却是时代发展的主导。说到改革开放初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那个时代的人必然会想到一首名为《回答》的诗。诗人北岛在失去信仰、满脸迷茫的知识分子中喊出的一句“我不相信”。而那时兴起的“伤痕文学”亦给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写上了一个贴切的标注。十年文革,上山下乡,这是一个经历奇特的群体。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成长都成为了那个时代文艺界精神构成的源头,所以李陀和北岛才会在09年出了一本名为《七十年代》的书,通过邀请在八十年代活跃的那些公共知识分子撰写回忆各自的七十年代的文章来试图寻找出八十年代那个文化爆发的时代的精神源头。压抑、文化贫乏、渴望,突然的开

6、放让知道的并不是很多的知识分子们进入了一个手足无措的文化狂欢。“星星画展”、“四月影会”、“无名画会”、“《今天》杂志”……无论哪是否像艾未未所说的是个“臭烘烘的年代”,反正大多数知识分子是觉着文化的春天来了。改革开放的忽然到来开启了一个崇尚自由、批判、新潮的时代。知识分子们的偶像崇拜也是如此。银幕上上演的是《老井》、《芙蓉镇》、《盗马贼》……揭露着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流行的小说来自“伤痕文学”、“先锋文学”、“寻根文学”,大学校园里来了朦胧诗,李泽厚《美的历程》成了那些年的畅销书,“八五新潮”迎来了艺术的春天,然后崔健高唱着《一无所有》来了,张艺谋带着莫

7、言的《红高粱》也来了。新、乱,目不暇接的让人有些眩晕。崔健歌词“人很多/嘴很多/讲不清道理”。然而,“文化的春天”却在89年戛然而止。这里本文还要提到一个诗人,海子。可能与如今风靡大学校园的情况比起来,海子那时并不怎么红,甚至很难得到主流诗坛的承认,但他的死却同一个时代的死走到了一起。八十年代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但这股刚刚吹起的理想主义风潮却随着经济浪潮的袭来戛然而止。“他可能有预感,看到了一个消费时代的到来。”欧阳江河这样说海子。时间转眼到了90年。这一年的春晚来了后来叱咤风云的小品王赵本山,全国人民在一片笑声中晕晕忽忽地迎来了改革开放大浪潮。92年邓小

8、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更是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做了初步肯定,也推动了它更强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