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深层强夯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

ID:38653777

大小:1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7

孔内深层强夯法_第1页
孔内深层强夯法_第2页
孔内深层强夯法_第3页
孔内深层强夯法_第4页
孔内深层强夯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内深层强夯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应用实例罗云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54)摘要:孔内深层强夯法可广泛的处理“大厚度”、杂填、软弱、湿陷、液化、膨胀、人防工事及具有酸、碱、盐的各种疑难地基。作者对一处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的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孔内深层强夯法复合地基湿陷性黄土检测1前言孔内深层强夯法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法。该方法先成孔至一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并强夯,形成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以下简称DDC法)。根据桩身填料不同可分为:素土桩、碴土桩、灰土桩、生石灰桩、三合土桩、粉煤灰桩、水泥土桩和

2、素混凝土桩。DDC法近年来在北京、西安、大连、洛阳、宝鸡、铜川、三门峡、武汉、太原等地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其最大的优点是:处理深度深,可达30米;在消除湿陷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变形。笔者通过工程实例,对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干硬性混凝土做为桩身填料的DDC法(以下简称DDC素混凝土桩)处理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了全面分析。本工程是国内首例使用DDC素混凝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成功典范。2工程概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063-Ⅱ-7416调迁工程S10无损检测工房,1层,其四周为厚3.3m,高19.5m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条形基础

3、,对沉降差异敏感。属甲类建筑。3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低级黄土塬,其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及主要受力层地基土岩性特征、层位组合及承载力特征值见表1。表1地基土岩性特征及值地层编号岩性特征(kPa)②黄土:黄褐色,大孔结构,虫孔发育,含少量白色钙质条纹。具湿陷性。170硬塑,层厚0.50m~3.30m③古土壤:红褐色,含钙质条纹及结核,团块结构,局部结核富集。硬塑,190层厚1.00m~2.30m④黄土:褐黄色,含虫孔及蜗牛壳,偶见零星结核。硬塑~可塑,层厚1609.80m~11.10m⑤古土壤:红褐色,团块结构,含钙质条纹及白色的钙质结核,局部结核190富集。硬塑~可塑

4、,层厚3.50m~4.50m⑥黄土:褐黄~黄褐色,虫孔发育,偶见蜗牛壳。硬塑~可塑,层厚1804.60m~6.40m⑦古土壤:红褐色,团块结构,含钙质结核及白色的钙质条纹。硬塑,190层厚2.70m~4.40m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湿陷性黄土层自基底下算厚18.0m。地下水位埋深53.50m~56.50m,属潜水。4地基处理方案及设计参数按《GB50025-2004》规范规定,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甲类建筑,应处理基础底面以下的全部湿陷性黄土层。而针对本工程,既要消除全部湿陷,又要极大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因此,设计采用了DDC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按正

5、三角形满堂布桩,桩径600mm,桩长19.4m,桩间距1000mm,排距870mm,桩身填料为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1cm~2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总桩数761根。桩端位于⑥层黄土。施工结束后,清除上部虚桩,铺设30cm厚3:7灰土垫层。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800kPa。5施工概况DDC素混凝土桩施工前,由于场地自然地坪低洼不平,先行用机械分层回填,碾压,控制压实系数≥0.93,厚度约4.0m~2.0m。施工采用机械洛阳铲成孔,隔排跳打施工工艺。填料用机械拌合,人工分层回填,每次填料0.12m3,用2.0T重锤夯实,当重锤落距大于8.0m时,强夯6击;当重锤落距小于

6、8.0m时,强夯10击。成孔直径400mm,最后夯扩成桩直径为600mm。6复合地基质量检测6.1检测目的人工地基施工结束后进行质量检测是一个重要环节。本工程检测的主要目的为:①评价素混凝土桩身夯填质量;②评价桩间土湿陷性消除程度及挤密效果;③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④评价复合地基整体均匀性。检测工作依据现行规范及规程。6.2检测手段及工作量检测采用钻探、三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低应变反射波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手段。1)钻探:在三根桩所夹桩间土中心位置处,因井探极其困难,故采用DPP-100型汽车钻机螺纹钻具干钻成孔,用薄壁黄土取土器静压法采取原状土试样。共布3个钻孔,孔深20.0m

7、,采取原状样共计48件。2)桩身混凝土抗压试验:为验证桩身混凝土强度,采取8组试样进行抗压试验。3)低应变法:为评价桩身混凝土质量及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在桩身顶部中心位置进行垂直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内存在明显密度差异或截面积变化时,将产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资料处理,即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根据桩身平均波速,计算缺陷位置,评价桩身完整性。抽检数量100根。4)三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以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