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ID:38660898

大小:1.90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7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第1页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第2页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第3页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第4页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 沙 学 院CHANGSHAUNIVERSITY专业训练与创新实习报告过程控制系统实习系    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年级班级:11电气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填写)2014年11月实验目录实验一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实验二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实验三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实验一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闭环流量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原理。2.掌握单闭环流量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4.研究P、PI、PD和PID四种控制分别

2、对流量系统的控制作用。5.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二、实验设备实验对象及控制屏、各类电路挂件、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图4-1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4-1所示。被控量为电动调节阀支路(也可采用变频器支路)的流量,实验要求电动阀支路流量稳定至给定值。将涡轮流量计FT1检测到的流量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并与给定量比较,其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管道流量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

3、器应为PI控制,并且在实验中PI参数设置要比较大。四、实验内容图4-2智能仪表控制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实验接线图本实验选择电动阀支路流量作为被控对象。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8、F1-11全开,其余阀门均关闭。将“FT1电动阀支路流量”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可根据本实验的目的与原理参照前面的单闭环定值控制中相应方案进行,下面只给出实验的接线图。五、实验数据曲线图4-3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曲线图六、实验总结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的数据曲线中,流量设定值SV=10.0r/m

4、in,比例系数P=60,积分时间I=20,先是等幅振荡,外加一个干扰信号,数据曲线经过智能调节仪的调节后,渐渐接近稳定。实验二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2.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3.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二、实验设备实验对象及控制屏、各类电路挂件、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图2-1中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2-1所示。被控量为中水箱(也可采用上水箱或下

5、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中水箱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2检测到的中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中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四、实验内容本实验选择中水箱作为被控对象。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F1-11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图2-2智能仪表控制单容液位定值控制实验接线图五、实验数据曲线图2-3单容

6、液位定值控制曲线图六、实验总结在图2-3中的数据曲线可以看出,水箱设定值SV=8,给予适量的PI调节,水箱实际水量在上下振荡后趋于稳定,接近设定初值,最后测量值PV=8.0,成功完成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的特性测试。实验三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二、实验设备实验对象及控制屏、各类电路挂件、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

7、、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中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副控制量。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副调节器的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

8、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5-1所示。图5-1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四、实验内容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也可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