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

ID:38661041

大小:3.4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17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_第1页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_第2页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_第3页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_第4页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复习提纲答案·终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1.什么是地质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地球。在当前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研究内容: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演变规律2.地质学的特点空间广阔、时间的漫长、地质现象复杂、地质过程无法再现、实践性很强。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一)野外调查——基本工作方法(二)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三)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基本思维方法(重点)4.什么是均变论和灾变论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以今证古和历史比较法?均

2、变论: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在19世纪提出“以古证今”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地球上的一切地质记录——巨厚的地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各种缓慢的为人难以察觉的地质作用,只要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以产生惊人的结果。这种理论成为均变论。灾变论: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认为地壳的变化和生物的发展,不是自然界逐渐演化而成的,而是由于发生多次超越现在人类认识范围和经验的短暂而猛烈的的剧变事件造成的。“灾难-毁灭-再创造”,自然界按照这种过程,生物界不断形成新属种,如此反复变化不已。这种观点于均变论正相反,被称为灾变论或剧变论。将今论古:“T

3、hepresentisthekeytothepast”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       ——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l,1791~1875)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论——历史分析与现实对比的原则5.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其中重力、温度、密度和压力如何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重力、磁场、温度、压力、弹塑性重力的变化-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从地表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

4、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温度的变化:(地热增温规律只适用于地壳或岩石圈)地热增温级: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地热梯度:是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平均值是3℃/100m密度变化特征:地球密度∝深度,并且在地下若干深度处呈跳越式变化压力的变化:静岩压力,即压强随深度增加压力不断增加。深部随着岩石密度的加大,静岩压力增加得更快些。6.什么是重力异常有哪些异常/分别有哪些表现?各种异常在在探矿中的应用理论重力值:

5、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旋转椭球体,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的差值27正异常:g实测>g理论密度大如:Fe、Cu、Pb等金属矿床负异常:g实测

6、。磁倾角(a):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的夹角。常随纬度二变化,在两磁极a角为90°,在磁赤道则为0°,以指北针为准,北半球为正(向下倾),南半球为负(向上翘)。8.什么是地热增温级和地热梯度及其相互关系?地热增温规律的适用范围?全球地热流值差异及对应的大地构造学说的解释(与板块学说结合)地热增温级: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地热梯度:是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平均值是3℃/100m相互关系:互为倒数。适用范围:地热增温规律只适用于地壳或岩石圈。9.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划分

7、依据及内三圈划分的两个一级不连续界面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与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部分。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宇宙地质、地质学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一级不连续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或莫氏面):P波、S波均能穿过,且波速急增。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33km,在大洋平均仅7km。莫霍面之上成为地壳,其下称为地幔。古登堡不连续面:在此界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32km/s突然降为8.1km/s,而横波由7.23km/s至此则完全消失。位于

8、地下约2900km深度。古登堡面之上为地幔,之下为地核。10.在内部圈层中各圈层的物理特征及地震波运动特点。一、地壳(1)物质组成Ø化学组成及特征:O、Si、Al、Fe、Ca、Na、K、M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