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

《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

ID:38662258

大小:1003.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17

《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_第1页
《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_第2页
《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_第3页
《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_第4页
《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债理论与制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公债理论与制度第一节公债理论一、公债的含义(一)公债的概念: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银行和金融组织借款所发生的国家债务通过公债筹集的是财政资金公债是筹集财政资金的有偿形式国债和公债外延的一致性是我国财政体制的特有现象(二)公债的产生与发展公债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财政赤字的存在;二是社会公众手中要有足够的闲散资金存在;三是需要比较成熟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最早的公债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末期世界上第一张公债券是威尼斯政府发行的中国公债实践的发展历程古代:传统观念——政府借债万万不可周朝:相传周赧王因为军资匮乏,向民间借贷,后来无力还债,筑一高台

2、躲起来避债,被后世传为笑柄。西汉:汉景帝时,吴楚七个诸侯国发动叛乱,中央借钱以备从军之用,“其息什之”。唐朝:唐德宗时藩镇作乱,中央财政拮据,强迫商人借钱,长安为之罢市、被讥为衰世弊政。清政府时期:现代意义的公债的开端息借商款:1894年,户部发行,以地丁、关税为担保,发行对象:官绅商民。共发行1102万两昭信股票:1898年,期限20年,年息五厘,以田赋、盐税担保爱国公债:最后一次发行国民政府时期:公债政策的滥用新中国的国债发展阶段第一阶段:50—60年代,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1954年开始的“国家建设公债”,直到1968年第二阶段:1979—1991年,重

3、新发行国债,计划经济的发行方式第三阶段:1991—目前,市场化的国债发行方式,国债政策的广泛使用(三)公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四)公债与私债的区别举债目的不同信用基础不同存在期限不同债券的流动程度不同二、公债的分类(一)按发行地域: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截至2010年末,我国中央政府国内债务总额66968.66亿元,国外债务余额558.25亿元(二)按存续时间:短期、中期、长期(永久)(三)按公债本位:货币公债、实物公债和折实公债折实和实物公债不受物价波动影响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综合计算单位确定为“分”,每“分”值是按照当时上

4、海、天津、汉口、西安、广州、重庆六大城市生活之必需品的价格测算规定的。大米(天津为小米)3千克、面粉0.75千克、白细布1.33米和煤炭8千克的批发价,用加权平均的办法计算。此项平均市价,每10日公布一次。发行总额原定为2亿分,年息5厘,分5年偿还。(四)按举债方式划分:强制公债、爱国公债、自由公债(五)按流动程度:上市公债和不上市公债记账式国债(可流通),凭证式国债(不可流通)记账式国债又名无纸化国债,准确定义是由财政部通过无纸化方式发行的、以电脑记账方式记录债权,并可以上市交易的债券。其在国债家族中却并不抢眼,另一位成员凭证式国债早已家喻户晓。凭证式国债是指面向城乡居

5、民和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的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是一种纸质凭证形式的储蓄国债。记账式国债凭证式国债三、公债理论与学说(一)正统公债理论:公债有害无益亚当斯密的古典学派认为公债会助长政府的奢侈与战争倾向,并且是非生产性的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采用征收“一次总付税(Lump-sumTax)”和发行公债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经济效应是一样的。布坎南、巴罗均从不同角度证明李嘉图等价定理。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方法征集2000万英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走了2000

6、万英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课征的100万英镑,只不过是由付这100万英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2000万英镑,而不是为那2000万英镑必须付的利息。(二)“凯恩斯学派”新兴公债理论(垄断资本主义)公债有益无害,可以支持赤字预算,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公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公债有生产性。公债不会增加下一代人负担,反而会为下一代人增加财富。公债无须偿还:发新还旧。第二节公债的功能与效应一、公债的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收支弥补财政赤字最佳方式的选择:动用财政结余、财政向银行透支、增加税收、发行公债(二)筹集建设资金推进经济建

7、设(三)实施宏观调控,协调经济发展通过公债将社会上闲置不用的资金转化为财政资金,有助于减少国民经济资金运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运用公债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助于调解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运用公债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四)调节货币流通,协调财政金融两大政策适度公债规模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条件公债是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向运作的连接器二、公债的效应公债的资产效应:公债作为认购者的一种资产,其发行量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国民收入,还会对公债认购者的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公债的“自动稳定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