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学反思

逍遥游教学反思

ID:38664590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逍遥游教学反思_第1页
逍遥游教学反思_第2页
逍遥游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逍遥游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路探析——以《逍遥游》思想解读浅析为例文言文教学一直以其不可撼动的位置雄踞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其重要性不必言说。只是,鉴于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以单篇的形式教学,况且各篇的联系性不够紧密。所以,目前,多数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语言以及字词的层次上,而非真正内化或者带领学生体味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更不必要提体味文言文的艺术特色的魅力。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教材的编写有分不开的联系,但是也与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有关,文言文的教学大部分都是在做重复的工作,围绕字音、字词、语句、句式、翻译,每一篇文言文都是在围绕这些环节展开教学。因此,教师的

2、教学只是被这些牵绊住,无法伸开手脚,文言文教学保持着一种“原地踏步”式的前进,学生呢,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跟上教师的进度、弄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将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抛在一旁。笔者在进行高二的文言文教学后,基于高一文言文教与学的基础上,试图作出一些改变的尝试。就以庄子的《逍遥游》为例。笔者之前对学生的学情作了调查,学生在初步阅读文章以后,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有二,1我们刚结束了《滕王阁序》的学习,那篇序以其华丽的辞藻和繁多的典故,影响学生的阅读,打个比方,如同一块味美的骨头,不好啃,而逍遥游从字面上学生还是能读出些东西的;2学生被庄子开篇中宏大的、磅礴的

3、意象与意境所吸引,其宏大、其自由的艺术意境,学生虽然不能用专业的词语表达出来,但是他们体味到这一点。基于学生的兴趣以及本文的特点,笔者决定带领学生以此文为基础鉴赏《庄子》的语言特色以及背后的语言魅力。具体阐释一下教学过程:笔者主要参考了鲍鹏山老师以及王博老师的学术观点展开教学。笔者最初还是要带领学生翻译文本,只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将分析文本放进去。一庄子思想中精神自由的层次以及小大之辩的理解;第一段,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在进行了细致的翻译文本工作结束之后,当然同时重视文言文的阅读,在这一小节,作者为我们创设了大的意象——鲲鹏,鲲化而为

4、鸟,其名为鹏。大的意象下是大的意境,其意境宏大、雄伟、广阔,鲲虽然体形庞大,但是它是自由的,不过,它的自由是有所依凭的,凭借什么呢?海运、扶摇、六月息。同学们要注意一下,题目是逍遥游,讲的是要达到一种逍遥的境界,何为逍遥呢?逍遥是无待的自由,无所依凭的自由,回头看咱们的鲲鹏,它虽然克服了体形庞大,可以自由的飞翔,但是,它得凭借海运、六月息,等等,并不是庄子眼中的真正的自由。所以,这就是庄子给我们提供的自由的第一阶段的境界——有所待,庄子认为人不可能直接达到逍遥的境界,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顺便可以阐释一下名家的解读:名家这样阐释鲲鹏,同学们知道,庄子的思想讲

5、求解放自由,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然而,精神无法摆脱形体的役使,依据此,我们能否做这样的推论,鲲象征人的形体,而鹏则象征人的精神。同学们,初看文本只注意到了鲲鹏的形体之大,但是我们应该也关注鲲有一个“化”的过程,它要化就要超脱庞大的形体的牵绊,这种牵绊不就是我们在尘世中的受到的种种牵绊吗,这些牵绊带给我们痛苦,所以我们要超脱,所以要化而为鸟,更自由,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在进行了这一小节的重点实词解析与句式的阐释之后,以及语句背后的内涵之后,当堂留下五分钟的背诵时间,就笔者的观察而言,这样学生的理解背诵效率会提高很多,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理解庄子的自信心。第一段中有

6、两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易被学生忽视,实质上也是最难去理解的两句。实际上,这两句的解读需结合上下文。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遥远,人们无法看到尽头呢?鲲鹏在天上看地面,应该也是如此吧。这一句应当结合后文中,蜩与学鸠嘲笑鲲鹏的事例来理解,针对蜩与学鸠笑鲲鹏这一事件,作者作出了判断“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同学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认为的,认为是蜩与学鸠不如鲲鹏呢,还是蜩与学鸠不理解鲲鹏呢。让笔者意外的是学生大部分认为是“不理解”。这里,二者的区别是因为二者经历不同、眼界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

7、以,这里应该是蜩与学鸠不理解鲲鹏,人们由于眼界的不同,妄自下评论,自己的眼界、见识来评断他人的。这里给学生拓展两个庄子的寓言故事,即《秋水》与《客鬻不龟手之药》,带领学生认识庄子眼里的眼界大小的内涵是什么意思以及其意义。应该说走到这里笔者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是人生观的一种导向或者思想境界的一种探讨。回到之前的问题,人们鉴于自己的见识与眼界是无法看清苍天真正的颜色的,这应该是庄子在文中提到的“小大之辩”。这里的小大指的就是眼界大小之别,见识大小之别。注意,这里学生经常将二者的区别理解为志向大小的区别、胸怀大小的区别,教师不必要

8、马上给予否定,只是,在听取学生的观点之后,可以将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