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

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

ID:38665778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7

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_第1页
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_第2页
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_第3页
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_第4页
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85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doc修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页共10页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然而,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预防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未成年人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是指“主体属儿童向成年人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指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触犯刑事法律而受法律处罚的行为。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再加上人格不健全等主观因素与社会环境不良的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造

2、成了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严峻形势,给未成年人本身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以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对策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20*25第10页共10页(一)社会危害性极大未成年人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盗窃、绑架、故意杀人、伤害等故意暴力性犯罪。犯罪时不想后果,手段残忍。据统计,未成年人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的20%以上,故意伤害、绑架、强奸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呈上升趋势。(二)犯罪有明显的侵财性未成年人犯罪表现出盲目追求金钱和满足物质欲望,虚荣心极强,以盗窃、抢劫等犯罪居多,多以侵占财产为目的,并不同程度

3、地带有暴力和野蛮性。(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智能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有些已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并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具体表现在犯罪嫌疑人伪造证件、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译和盗用他人密码窃取钱财。还有的未成年人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制造电匕首、电击发手枪、麻醉剂等。(四)家庭境况有相似性犯罪的青少年家庭普遍存在残缺不全或管教方式不当等问题。残缺不全的家庭或者缺少温暖的家庭,未成年人20*25第10页共10页犯罪发生比例较高,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使子女在心灵中留下创伤,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因其父母重组家庭后,一方不能平等对待对方子女,使孩子形成一种病态心理,这种

4、病态心理,导致他们在处理问题时采取荒唐的做法。还有一些家庭对待孩子过于溺爱,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却不重视德育教育,这种“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轻德”的现象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傲慢的性格,他们虚荣心极强,当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采取一些极端做法,甚至会走向犯罪。以上情况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比例的70-80%左右。(五)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据统计,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犯罪当事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2.4%,这些人的法律知识十分贫乏,他们往往走进了监狱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六)犯罪动机多样化有的是贪图物质享受;有的是为了寻求刺激;有的是为了报复、愚弄他人;有的是为了图一时

5、之快,不顾后果。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一)自身方面的原因未成年人自身素质差,是最终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20*25第10页共10页的根本原因。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平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染上了赌博、酗酒等恶习,有的未成年人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暴戾凶残的性格,一旦遇到挫折或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往往采用极端的手段宣泄自己的不满,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具体表现在:首先,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现在的未成年人,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环境中,加之部分家长的溺爱、娇惯、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欲望和要求,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结果使他们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任性、自私、霸道,

6、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甚至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争强好胜但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甚至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其次,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现在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心理承受挫折能力非常脆弱,稍遇不顺时,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失望,自暴自弃,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快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好逸恶劳、依附性强而自理能力极差。很多未成年人一直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家庭环境里,从小养成了鄙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不良习惯。生活20*25第10页共10页上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因此,一旦当他们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丧失,无法满足其需要时,就会用违法犯罪行为去维持其

7、好逸恶劳的习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的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父母经常吵骂、打架,或对子女不管不问,或经常粗暴打骂子女等。问题家庭养成了问题孩子,这些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存在性格孤僻、易怒等人格缺陷,极易走向犯罪。还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对孩子平时的不良习惯、错误思想不及时加以引导,放任自流,这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或刺激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也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的父母因文化水平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