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

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

ID:38673457

大小:34.4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7

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_第1页
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_第2页
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_第3页
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_第4页
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仁德路跨苎溪桥防洪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美仁德路(圣岩路-孙坂路段)道路工程跨后溪(苎溪支流)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渡汛方案)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三月十五日8仁德路(圣岩路-孙坂路)道路跨后溪(苎溪支流)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含渡汛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况11.2水文条件31.3防洪标准32防洪评价报告的结论与建议32.1结论32.2建议53总体施工组织安排54施工方案55渡汛总体方案及相应保证措施65.1渡汛总体方案65.2渡汛保证措施68仁德路(圣岩路-孙坂路)道路跨后溪(苎溪支流)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含渡汛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简况本次仁德路道路工程设计起点为仁德路

2、与圣岩路交叉口,终点为仁德路与现状孙坂路交叉口,沿线分别与杨东路、霞店路、孙霞路、练车场路等道路相交,全长2587.856米,其中圣岩路、孙霞路、孙坂路均为城市主干路。仁德路建成后将有效的连接圣岩路、孙霞路、孙坂路,加强后溪片区与北站片区之间的联系。厦门北站是厦门铁路枢纽的主客站,仁德路的建成,将通过与圣岩路、孙坂路的交叉加强与厦门北站乃至其它地区之间的连接,促进该区域与外界的人流、车流、物流的往来,提高厦门北站的服务效率。仁德路的建设将在后溪镇内建成一条综合性的主通道,改善交通条件,促进投资,加大后溪片区的经济发展。本项目道路全线新建桥梁共1座,即仁德路跨苎

3、溪桥,桥位中心桩号K1+860,跨越苎溪,在后溪桥上游约890m处。考虑到城市景观需求,推荐方案采用三跨变截面连续梁,跨径分布为25+30+25m,主梁采用直腹板箱梁,桥梁中心线与苎溪中心线斜交10°,桥梁总长93.24m,桥梁横断面与道路同宽,分双幅布置,即43m=8.5m(栏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1m(车行道)+4m(中分带)+11m(车行道)+8.5m(栏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设计标准a、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3.5kpa。8仁德路(圣岩路-孙坂路)道路跨后溪(苎溪支流)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含渡汛方案)b、地震基本烈度:7度,加速度0.1

4、5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8级。c、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环境类别:II类d、设计洪水频率:中桥采用1/100年。计算水位根据《厦门市后溪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福建省水利规划院2007年3月编制资料。(2)桥面布置桥面按双幅桥梁布置,双向六车道,桥面高程9.38~9.45m,梁底高程7.57~8.17m,P1承台顶位于浆砌卵石平台以下1m,P2台顶位于溪底以下1.45m,其高程为0.51m。桥梁纵断面:主结构跨度25+30+25=80m,计3孔,2个桥墩

5、,均为普通墩采用1.2×1.8m矩形桥墩。详见附图4仁德桥立面图。(3)结构设计上部结构为:主梁采用直腹板单箱三室箱梁,墩顶梁高1.7m,跨中及桥台处梁高1.1m,梁高变化过渡形式采用圆弧。箱梁顶板宽20m,底板宽15m,顶板两侧悬臂各2.5m。下部结构为:桥台结构采用桩接盖梁结构,桩径采用Φ1.2m,桩顶上设盖梁、台帽及耳墙。耳墙外侧设锥坡与路堤衔接。桥墩结构采用展开式双柱墩,墩柱底设承台,墩柱顶设横梁,墩柱截面采用矩形断面,为增加墩柱美观,在墩柱外表面进行刻槽处理。桥墩采用桩基础,制动墩下桩基础采用4根Φ1.2m,普通墩下桩采用2根Φ1.8m。8仁德路(圣

6、岩路-孙坂路)道路跨后溪(苎溪支流)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含渡汛方案)桥墩台桩基均采用冲孔成桩。1.2水文条件后溪流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交替控制,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大陆气流,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性。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形成本流域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台风雨、锋面雨、切变线及低空急流,其中最容易造成本流域暴雨洪水的是7~9月的台风雨和5~6月的锋面雨。本流域源短流急,洪水陡涨陡落,洪水历时大都在24小时以内。根据厦门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233mm,最大日降雨量为239.7mm(1

7、973年4月23日);多年平均气温20.6℃,最高气温38.5℃(1979年8月15日),最低气温2.2℃(1963年1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多年平均风速5~6m/s,最大风速18m/s,风向ESE。根据石兜雨量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555mm,实测最大24h降雨量270.8mm(1997年5月6日),三社站最大24h降雨量348.7mm。1.3防洪标准本工程防洪标准按现状20年一遇、规划50年一遇进行评价。2防洪评价报告的结论与建议2.1结论(1)仁德路跨苎溪桥桥梁按双幅布置,双向六车道,桥梁全长93.24m,桥梁主结构总跨度为80m,根

8、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