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ID:38675169

大小:472.1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17

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_第1页
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_第2页
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_第3页
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_第4页
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创-考研-人大-笔记-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彭兰《网传》要点_2012最新整理第-1-页共18页★五、其他核心概念★★一、网络传播的典型样式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网络中可以实现人际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包括:电子、聊天、博客(播客),网络游戏等一、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人际传播手段,提供了很多新的人际传播体验,特点鲜明:1、传播渠道——以网络这一大众传媒为中介。2、传播手段——多种手段并存,文字交流为主目前的人际传播手段已经发展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文字交流仍是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主要手段(技术因素限制,多数人的偏好,交流内容便于记录)。网络交流往往另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顶”

2、“mn”网络表情符号,“脸谱”。3、传播情境——虚拟性相对来说,是一种更平等更纯粹的交流,它使交流内容与技巧等的重要性。4、传播主体——可匿名性,多面性可匿名性——个体在进行自我表达时,会较少顾及社会规范的约束,比较任性,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本我”“语言暴力”,聊天室的无序状态与心理动因。网络的特点也使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个体表现出一种铖——名字、性别、角色等5、传播范围——广泛性,偶然性广泛性——人们基本上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偶然性——交流的预热期,全面试探——走向稳定。6、传播辐射

3、作用——基于人际交流的社会网络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可能在点对点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宏大的人际网络,这时,人际传播的手段与渠道,可能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病毒式营销”;流行文化传播、社会舆论传播、社会动员等的重要渠道。二、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世界的影响1、对现实世界人际交流的影响1、“泄压阀”,比现实世界更轻松。2、负面效果a、沉溺于网上交流,忽视现实世界中的交流。b、麻醉自己,逃避现实。C、“网络成瘾症”——也称“网络成瘾综合症”或“网络的病态便用”,心理学也称之为一种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分依赖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直接

4、表现是人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网络中的人-1-彭兰《网传》要点_2012最新整理第-2-页共18页★五、其他核心概念★★际交流成为导致人们上网成瘾的一个直接诱因。网络成瘾症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网络只是一种诱发手段,如果因此限制网络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成瘾的问题。3、如果运用得当,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①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的人际交流是一种补充,它能扩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与能力,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机会。②网络人际交流如电子邮件,MSN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人际交流建立起自己的人际网络,积累起“人

5、脉资源”,提高生活与工作的质量。③网络交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缓解人们的现实生活压力,调节心情,有时可以起着心理治疗作用。2、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人际交流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出现后,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的社会化。网络中个体不同的角色扮演,使别人对他的认识失真,从而他人的评价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混沌,多种角色的冲突可能会导致人格分裂,同时,网络也可能使个体的社会规范观念更加淡薄。网络中的人际传播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化起着相反的作用。3、人际传播的社会影响人际传播的辐射作用,形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网络,当网络将作为节点

6、的每一个人的能量联结起来后,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信息传播的高效性,人际关系的劝服作用。在意见、态度方面的强大力量,社会舆论传播,社会动员。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网络中的群体有两种情况:一种群体是在现实世界中已经存在的,通过网络来发展群体成品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通过网络形成的新群体。BBS一、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1、传播范围——跨地域性。2、传播渠道——多样性。如电子邮件、聊天室、BBS、blog、万堆网站、网络游戏等,目前最主要的渠道是BBS。同时现实虚拟空间的交织(网下的交流变多)是一走向。3、传播者——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网络群体

7、成员相对固定,人们也需要通过固定的代名获得一个稳定的角色→公开性盗用,有意匿名→逃避言论的惩罚,有可能被恶意利用。4、传播情境——虚拟化环境中实在结构关系5、传播动力——群体认同与群体承诺情感取向、工具取向、规范取向二、网络群体与“乌合之众”扎伊翁著(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他在场时,会形成一种社会唤起,促进优势反应,其结果是促进简单行为,削弱复杂行为。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懈怠”现象:群体也可可能使个体产生懈怠,且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个体付出努力会减小,因为在群体-2-彭兰《网传》要点_2012最新整理第-3-页共18页★

8、五、其他核心概念★★条件下,人们会区别受到搭“集体便车”的影响,如果评价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话,那么个体往往会减少自己的努力。“去个体化”:在群体情境中,人会失去自我觉知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