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

《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

ID:38678202

大小:566.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6-17

《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_第1页
《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_第2页
《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_第3页
《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_第4页
《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的理解》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7从体质看“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概念1.冬病:冬天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此病多发于阳虚体质,冬病的共同点:属于寒证、虚证。此病在天气寒冷或温差较大时容易发作或加重。2.夏治:是针对冬病而言的一种治疗预防措施;一年四季中夏季人体阳气最盛,尤其是伏天。再者,盛夏皮肤腠理疏松,药物皮透、离子传导、穴位传导效果最佳。此时治疗最为适宜。冬病不一定要夏治,但冬病夏治的效果是最好的。体质调查研究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课题,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共8627人)进行亚健康状态辨识、体质辨识及其它相关因素的调查。1.1调查人群健

2、康状况的分布调查人群中以亚健康状态人群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60.63%)。1.2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调查人群中以平和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41.8%)。偏颇体质以阳虚质(16.63%)、气虚质(10.26%)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1.3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平和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31.70%),其次为阳虚质(19.61%)。2.阳虚质年龄特点年龄越大阳虚质的发生率偏高。3.阳虚质性别特点调查人群中,男性4467人,其中阳虚质440人,占9.85%;女性4160人,其中阳虚质963人,占23.15%。女性人群阳虚质的发生率偏高。4.阳虚质不适症状特点5.阳虚质亚健

3、康类型特点失眠亚健康、疲劳亚健康、疼痛亚健康阳虚质的发生率较高。经研究显示人群中阳虚质在偏颇体质类型中发生率较高,其伴随的不适症状亦令人困扰不已,因此,如何通过调养,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活方式看“需求”古人认为生活调摄不慎导致阳气耗损:“凡寒病之由于外者,或由风寒以伤形,或由生冷以伤脏;其由于内者,或由劳欲以败阳,或由禀赋之气弱;盖阳虚之候,多得之愁忧思虑以伤神,或劳役不节以伤力,或色欲过度而气随精去,或素禀元阳不足而寒凉致伤等,病皆阳气受损之所由也。”(《景岳全书》)“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至秋冬多息疟泄,以阴胜之为病也。”(《类

4、经》)从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原则看“需求”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清·张志聪)逆春气則少阳不生,肝气內变。逆夏气則太阳不长,心气內洞。逆秋气則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則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故阴阳四時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灾害生,从之則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病夏治:根据中医理论,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依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期间,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人体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

5、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运行直达病所,在此季节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扶养阳气,用“天之阳”、“药之阳”激发“人身之阳”,可谓是“三阳开泰”,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冬病的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的目的。冬病为何要夏治?“冬病”一年四季均可治疗,但是以夏天治疗疗效最好。因为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所致的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所谓的阳气不足,也可以说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甚者穿着袜子。为什么冬病

6、要夏治呢?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体外是暑热骄阳,体内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冰水果,整日又在空调房间里生活、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再者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即“寒凝血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若寒气停留在关节见关节痛,寒气停留在脏

7、腑,久滞则瘀就易致“积、聚”也就不能排除“肿物”产生的可能。寒气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加、病情加重。夏日炎炎生活中如何祛除积寒?方法很简单:“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饮料和食用温热的食物。有人说,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燥,要人命吗?。不错,关键是“服寒”?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热药凉服。比如说红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