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

ID:38682778

大小:2.05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6-17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_第1页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_第2页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_第3页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_第4页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史专题4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三;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考点整合: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2、条件:⑴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⑵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⑶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⑷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

2、立;清末新政:1901年,请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经济:奖励实业,发展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业等政治:改变政权机构(外务部、商务部、学部、民政部等)军事:改革旧军制,编制新军,文教:废除科举,兴办学校,派留学生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的呼声越来越高。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1911年,清政府成立以奕劻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彻底败露。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溥仪试一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引发的后果清政府试图通过推行新政来挽救和维

3、护其自身的统治地位,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开启了民智。但是,清政府为新政,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进一步激化矛盾预备立宪使封建势力内部发生变化,立宪派转向支持资产阶级革命归纳:近代清政府的三次新政,时间、内容和影响关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4要点)①原因: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②宣传内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有平等学说③两个中心:上海和东京④三个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894年

4、,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合众政府标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华兴会、(湖南)光复会、(上海)日知会(湖北)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1)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成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②政治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③机关报:《民报》。④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A、有正规的统一政党领导B、有明确的革命纲领C

5、、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推翻作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内容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内容评价积极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

6、的革命任务核心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巩固政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夺取政权建立政权而“平均地权”主张通过逐渐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思考:试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平均地权”的本质差异。(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①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坚持改良思想,成为保皇派,反对以暴力推翻清政府,攻击革命派,②内容

7、: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3)意义:通过论战,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使更多的人开始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有力的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4)实质: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采用何种方式与政体的争论(3)各地的武装起义:①皖浙起义:1907年,徐锡麟与秋瑾密谋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②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等人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革命时机日趋成熟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东郊白云山麓)黄兴为追悼七十二烈士写的挽联黄花岗起义然是

8、役(黄花岗起义)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林觉民喻培伦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1)武昌起义: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领导革命军起义,占领武昌。②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③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