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评课稿

大江保卫战评课稿

ID:38691472

大小:29.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7

大江保卫战评课稿_第1页
大江保卫战评课稿_第2页
大江保卫战评课稿_第3页
大江保卫战评课稿_第4页
大江保卫战评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江保卫战评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江保卫战的评课稿一、巧妙抓住题眼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认为她的课堂比较成功我有以下几点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张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就抓住通讯的特点,“从课题入手,读出一些问题,去推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孩子们提出了“是谁去打大江保卫战的?”“为什么要打这场大江保卫战?”等疑惑。教学就是这样,需要教师以自己充满启发性的语言引领学生之间实现思维的相互碰撞,去唤醒学生沉睡的质疑能力,而不应该用教师的告诉与解说去替代、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的这种潜能。二、精抓词语教学词语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节课的教学,执教者通过朗读逐步地将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了深入。比如词语教学,更多的是在朗读中

2、,在联系上下文的朗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理解。如“惊心动魄”、日夜兼程、全然不顾等。教者先让学生说出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特定的意思,再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学是扎实的,是高效的。三、以读代讲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险情不断这一环节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到灾情的就是命令,尤其精彩的是当教学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教师一次次指导学生有读到喊更是读出了气势,读出了感情。篇二:聂海峰

3、《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评课稿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大江保卫战》课堂教学评析教材简介(略)教者执教的是《大江保卫战》的第二课时,能够基于学生的学情,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针对课文的三个版块(保大堤、拔铁钉、救灾民),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具体目标略)目标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适当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环节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人人参与,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者没有在教室里盲目走动,而是能够“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前驻足观察,发现问题,在小组内一对一教学。在交流展示环节,教者能够“退一步”,适时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

4、,让少部分学生自己讲出来,让大部分学生跟着学。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精彩之处。一、触摸关键词语的温度。词语有冷有暖,有褒有贬,本文有许多关键词语,如教学“惊心动魄”“全然不顾”等词语时,教者先让学生说出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朗读逐步地将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二、品味关键句子的感情。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者在指导学生朗读“大堤,保住大堤”和“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

5、境,学生入情入境后,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然后把自己的感悟融入文字中,就会水到渠成地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篇三:《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初教系08501邵梅学号0801015623一、说教材苏教版的教材安排特点是以单元为主题,《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三篇课文。《大江保卫战》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

6、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文章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98年夏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长江保卫战。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官兵奋勇向前,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赞扬人民子弟兵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二、说教学对象分析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

7、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打破时空限制,让课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走近大江,从而达到突破课文重难点的目的,因此我选择的教学环境是多媒体教室。我在指导学习这篇课文时,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调动、点拨、质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赏读具体语言文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