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

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

ID:38692320

大小:99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6-17

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_第1页
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_第2页
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_第3页
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_第4页
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自转与公转_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NS1.方向:自西向东侧看:自左向右二、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自转转过角度时间长度应用1恒星日1太阳日360023小时56分4秒360059′24小时(运用图解法分析)真正周期科学研究计时生产生活计时位思考今天晚上九点,望远镜的中心出现一颗恒星,望远镜不动,明天什么时间这颗恒又会到望远镜的中心?"三、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地球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2、线速度:地

2、表某点单位时间随地球自转旋转的路程自转速度:角速度:15°/h(南北两极除外)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为0思考: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南北纬60°)小结:地球自转速度方向:周期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太阳日:24小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点外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练习: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B2、有关甲地(150°E,40°S),乙地(150°W,30°N

3、)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不相等B.两地的自转线速度相等C.甲地的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D.甲地的自转线度度小于乙地D3.比较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相对应的点的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相等,因为地球转一圈,卫星也转一圈,同步嘛!线速度卫星大,因为它的轨道半径比地表的半径大,所以相同时间内经过路程长,线速度就大。太阳近日点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慢1月初,公转速度快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远日点(较慢29.3km/s

4、)“近快远慢”地球公转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围绕恒星转动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探究一:为什么一月初距太阳近而温度低七月初距太阳远而温度高呢?可见,正午太阳高度(即日照强度)、昼夜长短(即日照时间)是造成热量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在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的最远点是1.521×108千米,最近点是1.471×108千米,因距离变化,地球获得太阳热能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比为100∶93,仅相差7%;而因阳光直射点往返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半球各自获得的太阳能占全球获得热能的百分比变化却在70%与30%之间。为什么北半球的夏半年为186天,冬半年为179天?地球绕太阳公

5、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在公转时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北半球夏天时地球处于远日点,因而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慢,冬天时在近日点,运行速度快,因此夏半年长于冬半年.探究二:二、地球公转规律内容公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自西向东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7月初(远日点)最慢,1月初(近日点)最快1°/天30公里/s.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D黄赤夹角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夹角黄赤夹角:23º26´=回归

6、线的纬度黄赤夹角大小决定了太阳回归运动的范围度数在一定时期可以看作不变,但长时间有微小的变化.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使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探究五:假如黄赤夹角为0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什么特点?地球上还有四季变化吗?(提示:形象的说就是地球“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直接影响:间接影响:2影响:课堂总结: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近日点:一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七月初速度较慢2速度:角速度:59´/d线速度:30km/s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俯视:逆时针南极俯视:顺时

7、针4周期:恒星年365日6使9分10秒二黄赤夹角:1大小:23º26´决定太阳回归运动的范围有较小的变化2影响:直接: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间接:四季的更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