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

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

ID:38703086

大小:60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7

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层电梯电器控制系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三层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班级:自动1306姓名:杨彬学号:201223910601指导教师:任胜杰评语:成绩:指导老师签名:日期:1目录1系统描述21.1设计背景21.2设计任务22方案论证22.1方案分析22.2方案比择22.3方案选择33硬件设计33.1系统原理方框图33.2主电路33.3IO分配43.4IO接线图53.5元器件选择54软件设计64.1软件流程64.2梯形图7设计心得9参考文献10101系统描述1.1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不断发展,其在工业和生活上用得越来越广泛。PL

2、C具有使用方便,通用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广受人们的喜欢。电梯作为人们常用的工具,PLC在这上面得到了很大的应用。1.2设计任务电梯轿厢有三相异步电机拖动4KW380V50HZ,每层均设有平层感应开关,轿厢开关门有直流电机拖动125W24V。并设置有关门和开门到位的限位开关。具体要求如下:1、一层设有上行呼梯按钮、二层设有上、下降呼梯按钮。三层设有下降呼梯按钮。2、一层、二层和轿厢内均设有7断码数码管显示轿厢所在的楼层。3、轿厢内设置有选层按钮。4、轿厢内设置有开门和关门按钮。2方案论证根据查阅的资料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认

3、为用两种方案可实现该的功能。2.1方案分析方案一:基于单片机的设计利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内外使用按键按下与否引起的电平变换,作为用户请求信息发送到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动,单片机根据楼层检测结果控制电机停在目标楼层。方案二:用可编程程序设计采用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软硬件结合,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通过分析电梯的功能,合理分配IO点,实现控制要求。2.2方案比较10方案一单片机控制比较麻烦且繁琐,通过电平变换容易出现差错,且不易实现,价值较小。方案二PLC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强,价格便宜等特点。PLC不需要大量的活动元件和接线电子元件,它的接线大大

4、减少,与此同时,系统的维修简单。PLC扩展灵活,使用简单。2.3方案选择根据两种方案的比较,方案二实现比较容易,且经济,并且维修方便,故选择第二种。3硬件设计3.1系统原理方框图3.2主电路103.3I/O分配103.4I/O接线图3.5元器件选型设备名称表示符号数量电机M2按钮SB8热继电器FR1七段数码管H3PLCFX2N-40MR-0011时间继电器KT3交流接触器KM210PLC选型原则:根据该电梯运动的控制要求,其输入/输出及控制信号共有17个,其输入信号共有15个,输出信号2个。在实际使用时,系统的输入大都为开关控制量,拟采用三菱公司F

5、X2N-40MR型PLC。它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编程和维护方便,故障率低,通过扩展模块的链接,可以增加输入/输出点数。数码管选择:通常的数码管是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发光二极管的压降是比较固定的,通常红色为1.6V左右,工作电流通常10mA左右,限流电阻R=(Vcc-1.6V)/10mA=22.4KΩ,故电阻选择为22.4KΩ。热继电器选择:1、原则上应使热继电器的安秒特性尽可能接近甚至重合电动机的过载特性,或者在电动机的过载特性之下,同时在电动机短时过载和启动的瞬间,热继电器应不受影响(不动作)。2、当热继电器用于保护长期工作制或间断长期工

6、作制的电动机时,一般按电动机的额定电流来选用热继电器的整定值可等于0.95~1.05倍的电动机的额定电流,或者取热继电器整定电流的中值等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然后进行调整。由于电机额定电流约等于11.A,因此选NR3-25型。时间继电器选择:电梯开关门后,需要一定时间,大概几秒。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又称为气囊式时间继电器,它是根据空气压缩产生的阻力来进行延时的,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延时范围大(0.4~180s),但延时精确度低。由于电梯演示不需要精度很高,因此选用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4软件设计4.1主流程10通电后电梯进入工作状态,判断它是否停在

7、某一楼层,若停在某一楼层,接到信号后,电梯开始运行,到指定的楼层停止。4.2梯形图1010设计心得本课程设计为期一个星期,按照要求完成了PLC的课程设计。其中,先用电气控制系统来设计电梯运动的课题,在采用PLC对电梯运动进行了自动控制,简化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和接线,减少了控制器的体积,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此次课程设计,我不仅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丰富了大脑,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认识了将来电子的发展方向,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

8、。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很多。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