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文本

心肺复苏文本

ID:38704114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7

心肺复苏文本_第1页
心肺复苏文本_第2页
心肺复苏文本_第3页
心肺复苏文本_第4页
心肺复苏文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心肺复苏(CPR)一、死亡的相关概念1、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外因、非创伤也非自伤、意料不到的突然死亡。WHO建议标准——发病后6h内死亡者;目前多数心脏病专家从猝死的突然性及意外性——主张发病后1h内死亡者。2、心跳骤停——指心脏机械收缩功能停止,临床判断为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三无征)。心跳骤停早期复苏可部分存活,CPR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3、非心源性停搏——除可以明确的非心源性因素外,所有心脏停搏都应该认为是心源性的,而常见非心源性诊断包括婴儿猝死综合征,药物过量,自杀,溺水,创伤,失血和严重临终性疾病。4、临床死亡:心跳骤停复苏不成功即进入临

2、床死亡期。指呼吸和心脏活动停止,但组织细跑还没有停止生命活动。5、生物学死亡:是死亡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是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不可逆性死亡,故又称细胞死亡期。脑死亡:是全脑性死亡,既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在内的脑功能完全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植物人——有生命、有新陈代谢,但没有意识和思维。医学上把那种类似植物,有心跳、呼吸和分泌、排泄,却不能理性思维的人称为植物人。死亡的表现形式:心跳骤停——继之呼吸停止,时间关系为即刻,多见于原发性心跳骤停,早期复苏成功率高,如复苏不及时,成功率低。呼吸骤停——继之心跳停止,中间时间约3-5分钟,多见于继发性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高,但预后差。死亡前心电图表

3、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心电与机械活动分离——慢而无效的室性自身节律;心电静止——心脏停顿。死亡相关概念的关系:心脏骤停、非心源性停搏————→复苏成功 ↓↓临床死亡       正常人 ↓植物人生物学死亡脑死亡(猝死、非猝死)66二、心肺复苏的历史回顾现代心肺复苏始于20世纪60年代;曾召开过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为规范心肺复苏的操作,各国先后制定过多个心肺复苏指南。美国:1974,1980,1984,1992;欧洲:1992,1996,1998;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治疗指南由国际复苏联合会制定。2005年1月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会议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修

4、订了2000年的指南并于11月份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2000年不同点:2005年指南更强调:早期、高质量有效的CPR、基本生命支持(BLS)。三、2005年指南2005年1月23日至30日,美国心脏学会主持召开了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学治疗建议国际共识会议,根据会议的证据评估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取代了《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本指南依据的证据评估程序是在ILCOR的协助下完成的,ILCOR是由许多国家的复苏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国际社团,系统复习复苏学和制定循证共识,用于指导全世界的复苏实践——具有国际性、权威性、指导性;ILCOR的代表组建

5、了6个工作组: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儿科生命支持,新生儿生命支持,跨学科工作组。AHA另外成立了2个工作组,分别针对卒中和现场急救。共8个工作组;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包括婴儿、儿童、成人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多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但是对于婴儿和儿童有两个现场救助者的CPR应该使用15:2的按压呼吸比;新生儿CPR用于出生后第1小时还没有离开医院的新生儿。婴儿CPR指南用于小于1岁的患者。儿童CPR指南用于1-8岁患者,成人CPR用于大于等于8岁患者;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

6、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医务人员检查脉搏不可超过10秒钟,如在10秒内没有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提高。如已有人工气道,则每分钟通气8-10次。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推荐所有的急救措施,及给药和对患者重新评估时,均要保证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建议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组(

7、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给予除颤,提高除颤成功率;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心肺复苏后进行,时间不超过5秒钟。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治疗时,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电击3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是因为新式除颤器首次电击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并且已知道如果首次的电击失败,给与胸外按压可以改善氧供和氧分运送到心肌,使得随后进行的电击有可能成功;再次确认符合入选标准的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