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ID:38715879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8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_第1页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_第2页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_第3页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_第4页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注释与参考文献著录体例本《体例》所讲的“注释”,指著作中的文下或文后注释,通常包含两个意思:其一,即指“出处”;其二,是指对正文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和补充说明的文字。所以,一般著作中的“注释”通常都包括上述两种情况。本《体例》所讲的“参考文献”,指书后的参考文献,即为撰写或编辑论文或著作而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本《体例》中的注释部分主要参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出版要求,同时照顾多数作者的著录习惯,也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GB∕T7714-2005)。本《体例》中的参考文献部分主要参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一、注释1.一般中文著作1.1一般情况:著(编

2、,主编)者姓名→出版物名→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页。1.2包含析出文献的情况:析出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篇(题)名→原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原文献(出版物)名→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页码例2:孙中山:《与马林的谈话》,1922年4月27日,见陈旭麓、赫盛潮主编:《孙中山集作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60页。[注意]①著者多人,著者姓名间用顿号隔开。②著作方式为“著”,一般不加“著”;著作方式为“编”或“主编”者,则必须加上。③“卷册序号”与

3、“出版物名”之间一般不加标点,也可加逗号隔开,但须全书统一。第6页共6页④析出文献与原文献为同一责任者时,原文献的责任者可以省略,原文献前不加“见”;析出文献与原文献为不同责任者时,原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前加上“见”。⑤版别为“第1版”不要标识,“修订版”或“第2版”等须在相应位置明确标识。2.古籍著者→书名→卷次→版别→出版项→页码例3:《史记》卷25《李斯列传》。例4:《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32,四部丛刊本。例5:(晋)陈寿:《三国志》卷29,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注意]①常用古籍可以不标编、著者姓名和版本,也可以标明,但须全书统一。②古籍著者名之前应加上朝代,并

4、用圆括号标识。③篇名可以放在书号之外连排,如“例3”;也可放在书名之后,用书名号隔开,比如“例3”可以注成“《史记·李斯列传》卷25”,但须全书统一。④古籍名和卷次序号间不加标点,卷次序号古刊本用中文数字,现刊本则使用阿拉伯数字。⑤古刊本页码号用中文数字,现刊本页码号须用阿拉伯数字。3.中译本著(编,主编)者姓名→出版物名→卷册序号→版别→中文译者姓名→出版项→页码例6:[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3页。[注意]①外国著(编,主编)者姓名前须加上国籍,并用方括号标识。②外国人译名:外国人姓名顺序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是三节,第一

5、节教名,第二节本名,第三节姓,但常常只用两节,把中间一节省略,译成中文时,也多译为两节,如FranklinDelanoRoosevelt译成富兰克林·罗斯福,中文译名的名和姓之间加间隔号(中点)。英文姓名常缩写第6页共6页,一般只缩写名不缩写姓,有时一个名缩写,有时两个名都缩写,如HerbertGeorgeWells(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缩写成H.G.Wells(H.G.威尔斯),译成中文名时其缩写名不动(还是用下点)。如果把H.G.Wells译写成“H·G·威尔斯”就错了。但须注意,在英文参考文献著录中,现在多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原则。4.报纸期刊4.1报纸:著者姓名→篇(

6、题)名→报纸名→日期→版面序号例7: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载《人民时报》,1979年5月7日。4.2期刊:著者姓名→篇(题)名→期刊名→卷期号→页码例8:吴承明:《论二元经济》,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5.一般英文著作5.1一般情况:著(编,合编)者姓名→出版物名(斜体)→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章名)例9:ReymondWilliams,TheEnglishNovelformDickenstoLawrence(London:ChattoandWindus,1970),pp.32-3.例10:BurnhamWatle

7、rD.andChambersWilliamN.(eds.),TheAmericanPartsystems:StagesofPoliticalDevelopment,2d.e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5).5.2有析出文献的情况:析出文献著(编,主编)者姓名→篇(题)名(加引号)→原文献著(编,合编)者姓名→原文献(出版物)名(斜体)→卷册序号→版别→出版项→页码(章名)例11:VictorShklosky,“OntheTheoyof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