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菌种》PPT课件

《发酵菌种》PPT课件

ID:38715924

大小:1.46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6-18

《发酵菌种》PPT课件_第1页
《发酵菌种》PPT课件_第2页
《发酵菌种》PPT课件_第3页
《发酵菌种》PPT课件_第4页
《发酵菌种》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酵菌种》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发酵工业菌种提纲发酵常用微生物发酵菌种的分离筛选发酵菌种的培养发酵菌种的选育发酵菌种的保藏2.1发酵常用微生物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谷氨酸棒杆菌放线菌:生产抗生素,如链霉素、金霉素酵母菌:啤酒酵母,假丝酵母,酿酒酵母霉菌:青霉,黑曲霉,梗霉其他:担子菌-菇类微生物藻类-生物柴油制备未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microorganisms):无法采用现有常规方法在实验室里培养的微生物。常规方法:温度范围:10-70℃;压力范围:常压条件;pH范围:2-10;耐盐范围:低盐范围发酵微生物的新宝库-未培养微生物黄石公园ObsidianPoo

2、l的故事75~95OC富含Fe(II)、H2S、H2、CO2Nanoarchaeumequitans—来自海底热溢口的怪异新古菌球菌:直径约为400nm基因组:500kb与一特异古菌宿主共生极端嗜热特殊rRNA:古菌中新的一界N.equitansIgnicoccus>99%的微生物尚属未知Amann,Ludwig&Schleifer,Microbiol.Rev.59:143(1995)2.2发酵菌种的分离筛选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使用廉价培养基,目的产物产量高;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培养条件易于控制;抗噬菌体和杂菌污染能力强;菌种不易变异退化;对放大设

3、备的适应性强;菌种不是病原菌;2.2.1发酵菌种的来源1)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ATCC,CCCCM,NCTC,IFO)2)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3)从生产过程中发酵水平高的批号中分离筛选;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组织系统(CCCCM)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中国农业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IARRP)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ACC)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IMB)四川抗生素工业研究所(SIA)华北制药厂抗生素研究所(IANP)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

4、C)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CAF)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IMCAS)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IVCAS)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IFFI)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NICPBP)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ID)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皮病毒学研究所(IV)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IVDC)2.2.2菌种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

5、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定方案:查阅资料,了解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富集培养: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菌种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菌种初筛和复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与优选。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2.2.3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一)采样1、采样对象以采集土壤

6、为主。一般田园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从自然界筛选2、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3、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二)富集培养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

7、,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三)菌种分离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四)初筛和复筛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

8、生产用菌种。初筛:平板筛选和摇瓶筛选复筛:摇瓶培养有机溶剂耐受菌库荧光圈直径/菌落直径脂肪酶产生菌LX1橄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