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

《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

ID:38719307

大小:1.13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6-18

《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_第1页
《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_第2页
《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_第3页
《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_第4页
《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位同仁︰大家好》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位同仁︰大家好!走进地理新课程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孙冬荣一、08、09江苏地理高考二、多样化的地理教科书三、暑假“教与学”之动静一、08~09江苏地理新高考㈠倍受关注的新高考试卷⒈试题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⒉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⒊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⒋试题对考试要点的覆盖面较大﹙即考查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

2、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DB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B.bC.cD.d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aB.bC.cD.d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

3、.技术条件好CBC右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①~城市人口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CDBC双选题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此时: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

4、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A宇宙中的地球会读图、会思考、会分析、会推理右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DC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l9~20题。19.若

5、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A.同属暖流B.同属寒流C.增温增湿D.降温减湿﹙双选﹚ACBD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B区域?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①资金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29.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

6、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图12为“2000至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⑴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⑵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⑶填写下表内容:东部地区应采取的对策采取该对策的理由开源方面节流方面区际协调工业快速发展且用电量多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最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大力开发新能源、可再

7、生能源、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降低能耗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而能源紧缺;中西部地区能源比较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二必修课程复习专题末涉及的考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必1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必修课程复习专题末涉及的考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迁

8、移;地域文化工业地域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必2必修课程复习专题末涉及的考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流域开发;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GI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